(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老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群众生活遇到了困难,有共性原因也有个性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拿出有效的办法,这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意义所在。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两个故事,看看那些曾经看似无法逾越的鸿沟,是怎么冲过去的。
黄勇是安徽省潜山县的居民,他的卧室和工作间不到10平米,桌上的3台电脑,不时响起顾客发来咨询信息的叮咚声。黄勇和妻子两人打理着3家经营床上用品的网店,一年的销售额超过了300万元。如果不是靠在桌子旁的那副拐杖,很难让人将眼前这位电商达人与残疾联系起来。
1985年,只有5岁的黄勇被确诊为血友病,当时,用于治病的药一瓶就要100元,而他父亲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了一瓶药,黄勇一家只能靠找亲戚朋友借钱度日。2001年,黄勇从合肥看病后返回潜山的途中,又不幸遭遇了车祸,身上多处受伤。黄勇感到自己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在病床上,黄勇给父母和妹妹写了一封信,实际上就是一封遗书。
在这封遗书的最后,黄勇写了这样一段话: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再苦作了,只要和妹妹的工资加起来慢慢地把所欠亲友债务全部还清就行了。万幸的是,黄勇的伤主要在腿部,没有伤及要害。性命是保住了,但那之后,黄勇完全丧失了独立行走的能力,他的父亲对他十分担心。
为了让他有个奔头,父亲鼓励黄勇开了一家农资代销店,虽然一年下来只赚了2000多块钱,但是黄勇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他说:“因为我觉得我还有用,我还能赚钱。”
在经营农资店期间,黄勇接触到网店这种全新的销售模式,他也从潜山县残联了解到有病友网上开店的成功案例。黄勇觉得,开网店,无需体力,最适合自己这样的残疾人创业。2007年8月,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花了20块钱买来计算机入门的书,借钱购置了一台旧电脑。当时他连开关机都不会,一切从头学起。2008年9月,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注册了自己的淘宝网店,开始了网络创业的生涯。当然,一开始却并不是预想的那么顺利。
黄勇一天到晚趴在电脑桌前,浏览其他生意火旺的店铺,寻找理想中的供货商,精心装修自己的网店,摸索推广技巧。有时候,他发病了,他一边打针,还一边回帖。3个月后,黄勇终于成交了第一笔生意,卖出了一对枕芯。那一刻对他而言,是全新的起点。经过9年的发展,他已经拥有3家淘宝店铺,还成为了某家纺产品的A级分销商,在分销商中排名第一。回忆起自己这几年的发展,黄勇说自己的成功只依靠这两句话:“坚持坚持再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如今,黄勇还清了家中所有的债务,每年的收入不仅能维持自己的治疗,还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他成了潜山县残联网络创业培训班的兼职讲师,还建立了QQ群,为20多个贫困户传授开网店的经验。
黄勇自强不息,走出了自己的脱贫路。可还有些贫困群众,个人能力有限,他们要脱贫,就需要好的带头人。59岁的吴树兰现在是河南省的副厅级干部,但是她一头扎进农村基层当上了村里的第一书记,一干就是6年。6年,她改变了什么呢?
确山县西王楼村地处偏远山区,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吴树兰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贫困户李相庭家原本并不顺路,为了将路修到他门口,吴树兰跑了一趟又一趟,协调和邻村的土地问题。李相庭不识字,他就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个过程记录了下来。吴树兰每来一趟他都画一个钩,2015年是23趟,2016年是49趟。
在吴树兰的努力下,最终公路修到了他家门口,而李相庭记录的符号还没有中止,他想看看等他脱贫时,吴树兰到底往他家跑了多少趟。李相庭说:“这是她的精神,咱给小孩们传说。”吴树兰说:“我就感觉到情谊,那个重托特别让我特别受感动。”
西王楼村地处偏远山区,山里土壤贫瘠,收成不高,来到西王楼后,村民家里贫困的景象,让吴树兰非常吃惊。
山区里这么穷,吴树兰感到肩上沉甸甸的,到村里后,她一天都没停,走遍了每个贫困户家里,两个月后,一张148户贫困人员的花名册,挂在了村委会里最显眼的位置上。
在这份名单上,每个贫困户家里有几口人,因什么而致贫,以及联系方式等都一清二楚。接下来,吴树兰的任务就是让名单上的贫困户一一脱贫。吴树兰是高级畜牧师,经过沉思熟虑,她为村里确定了发展养羊产业的想法。然而一开始,村民养羊的积极性却不高,原因很简单,缺资金缺技术。村民曹恒扬几年前就是村里的养羊户,可是家里却因为养羊变得更加贫困。他告诉记者:“借几万块钱买的(羊),一遇波折,买了回来后有病,一下子赔几万。”
曹恒扬只有34岁,家里守着壮劳力,却因为不懂养羊的技术成为贫困户。村里像他这样的情况并不少,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吴树兰在村里成立了养羊合作社,缺技术,她请来专家指导,缺资金,吴树兰到处跑资金要贷款。为了让羊产业能在西王楼村迅速发展,吴树兰可是没少想办法,而正是她的一个点子,让养羊成为了村里最热的话题。
吴树兰说:“就是用老百姓一个很容易接受的词,选羊。”2014年10月,西王楼村第一届羊选美大赛表彰大会在村委会举办。
省养羊协会制定了选美标准,村委会决定对评选出来的12名致富带头人进行表彰。之前养羊失败了的曹恒扬,这次他养的羊获得了第一届羊选美大赛一等奖,获得奖金2000元。曹恒扬骄傲地说:“正宗的波尔山羊,耳大,蹄直,腿粗,长得漂亮。”
如今,曹恒扬的羊圈里已经有200多只羊,收入可以超过5万元,不仅顺利脱贫,还成了西王楼村的致富带头人。
在吴树兰的带动下,西王楼村如今已经有4万多只羊,1000只以上的羊场有7个,100只以上的养羊户有104户。2014年村里的人均纯收入只有5100元,2016年前9个月就达到了8000多元,148户贫困户已经完成脱贫109户。按照当时制定的目标,吴树兰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但是吴树兰却并没有离开这个村子,因为还有39户83人没有脱贫。
吴树兰介绍,剩下的都是特殊情况的,大部分都丧失了劳动力,未脱贫的39户里还有20户五保户,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贫困户熊海隆就是39户中的一户。几年前,熊海隆妻子得了尿毒症,家里花光了积蓄,还欠了20多万元外债,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妻子去世后,熊海隆要独自照顾一个70岁的哥哥和4个正在上学的孩子,靠自己的能力很难脱贫。
为给这些政府兜底的贫困户也寻找一条脱贫的路子,吴树兰想了很多办法。除了政府投入以外,能不能从社会上寻找资源呢?吴树兰在村里接待了许多扶贫帮扶人,他们中有的是企业老板,有的是爱心人士,有的则是县里面的干部,帮扶人一到村里就去贫困户家走访。
像熊海隆这种负担很重的贫困户,连一只羊羔都买不起,根本拿不出资金加入扶贫项目,吴树兰计划,由企业的帮扶,拿出至少83万元,给每个贫困户,一人一年一万元的无息贷款,这笔资金作为贫困户的入社资金加入到扶贫合作社里,由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带领大家找项目,贫困户可以参与分红,等到他们完全挣钱后再把贷款还给帮扶企业。目前已经有两家企业表示愿意参与到吴树兰的这项扶贫计划当中。
利用帮扶企业的无息贷款,首先解决了像熊海隆这样贫困户的资金来源问题,而且比单纯给钱更重要的是,是树立他们致富的方法和信心。贫困户帮扶人郑定辉说:“借钱给送钱概念不一样,你给他(贫困户)多少钱,他都花了,你给他资金流动,他慢慢都赚到了。”
如果这个计划能够顺利实施,两年内,剩下的39户贫困户也能脱贫,西王楼村将彻底摆脱贫困的帽子。
在首次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黄勇和吴树兰分别获得了脱贫攻坚奋进奖和脱贫攻坚贡献奖。他们的例子合在一起,正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扶贫开发要形成强大合力,要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能动作用。这两个故事也说明了: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这是鼓舞,也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