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CTV1直播网』,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CCTV1节目表
当前位置:直播首页 >> CCTV1栏目 >> 焦点访谈 >> 正文

焦点访谈 20170116 小医院解决大问题

焦点访谈时间:2017-01-16来源:央视网收藏本页报错


(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为了更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国家一直在推行分级诊疗,也就是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但是,有不少人不愿意在社区医院看病。虽然社区医院药费便宜,报销比例高,但是觉得社区医院医疗条件差,社区医生不权威,对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不信任。他们宁可排大队,也要去大医院看病,以致于许多大医院人满为患,而社区医院却是冷冷清清,有的成为了开药医院。但是,记者在北京西城区却发现有这么一家社区服务中心,不但患者愿意来,而且愿意在这儿看病,向上级医院转诊也十分通畅,那么,他们的分级诊疗是怎么实现的呢?

这家社区医院看起来并不起眼,记者到这里时,医院刚开门,已经有病人在等候了。记者发现,来这个社区医院看病的,大多数是附近的居民,也有从远处专程过来的,甚至还有在附近租房在这里看病的。这些人为什么不去大医院,而来这家社区服务中心,这家社区医院到底有什么吸引力呢? 

几位患者告诉记者,这里的医生水平高,能提供持续的跟踪服务,态度热情,再加上社区开药方便、便宜,报销比例高,所以他们才愿意来。据了解,月坛社区有15万多居民,其中慢病患者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90%都跟这家医院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

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雪平说:“我们一年门诊量将近小40万,很多都是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我觉得基本现在已经做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由全科医生转到上级医院,康复回社区,非常合理的就医格局。”

近40万的接诊量,相当于复兴医院这个三级医院年均接诊量的三分之一。那么,月坛社区的分级诊疗是怎么实现的呢?要实现分级诊疗,医生是关键,没有好医生就留不住病人。现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的杜雪平,曾经是复兴医院的副院长,也是一位心内科专家。21年前,她和同事被复兴医院派到社区,开始了分级诊疗的最初探索。当时,他们也是顾虑重重:“第一个就是怕待遇跟大医院不一样,这是很明显的,就是每月奖金多少钱,还一个就是将来我能晋升吗?而且将来发展的前景能跟我们在医院是一样吗?”

其实,杜雪平和同事当时的担心,也正是推行分级诊疗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那么,这家医院是如何打消医护人员的顾虑,让他们愿意留在社区呢?这首先得益于一个好的机制。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是一家社区医院,但是它和复兴医院这家三级医院是同一个法人代表,都是复兴医院的院长李东霞。这样,不管是评优、人事安排还是职称晋升,月坛社区医院的医生都纳入到了复兴医院的管理体系中,并且在职称晋升上有更优惠的政策。这种管理体制上的一体化,让在社区工作的医护人员感到很踏实。

在社区工作的医生,普遍还有个担心,怕社区病人少,自己天天看常见病、多发病,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而月坛社区和复兴医院这种管理一体化的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采访中,记者碰到了来复查的社区居民韩庆声。韩大爷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几年前跟社区医院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周文利就是他的家庭医生。两个月前,他来找周文利取高血压的药,交谈中,他无意中提到自己最近有些口渴,这引起了周文利的注意。周文利马上让韩庆生测了血糖,结果血糖很高。周文利判断,他出现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于是赶紧跟复兴医院联系,紧急住院。周文利说:“我们和复兴医院的双向转诊已经好多年了,转诊的路径特别清晰,所以一旦发现有什么病情,我们可以直接跟病房联系,如果有床的话就直接住进去。”

韩大爷在复兴医院住了20天,血糖得到了控制,顺利出院。韩大爷说:“我们家族也没这毛病,我(以前)也没有这毛病,就没这意识,挺后怕的,所以社区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出院后,韩大爷的康复和健康管理,继续由家庭医生周文利负责。而在这样的双向转诊中,受益的不仅是居民,社区医生也得到了很多学习机会。

在复兴医院的心内科病房里,正在进行一次查房,病人是从月坛社区转诊上来的。查房的医生中,既有复兴医院的专科医生,也有来自月坛社区的全科医生。这种特殊的查房机制,被称为专科全科联合大查房,这在复兴医院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通过这样的查房,全科医生不仅能了解转诊上来的病人情况,还可以和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一起分析、讨论,更新知识。

北京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杨玲说:“一般我们会提前发布一些查房的信息,有一些可以选择,比如我感兴趣的可以来,或者比如像这样转个病人,肯定是要来的。”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主治医师蔡澍认为:“对我而言,最大的就是让我能牢牢地跟住医学前沿的步伐,不因为我在基层工作而被落下。”

在这里,社区医生和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一样,有同等的参加培训、科研和教学的机会,这使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月坛社区医院有37位硕士、3位博士、12位在读研究生,获得高级职称的医师也有十多位。

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主任医师孙艳格说:“我觉得真的就是特别有职业成就感。我来社区的时候,就是一个主治医师,现在我是主任医师,并且也是全科医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这个在我的同龄人当中是非常非常少见的。”

要让社区医生安心在社区工作,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要保证他们的工资待遇,让他们的收入和大医院相比,不至于差距太大。月坛社区的医生收入和复兴医院的差不多,有些科室甚至还要略高一些,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它要承担社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方式是,由财政对他们承担的公共卫生项目进行一定的补贴,医院的医疗收入由医院自己支配,多劳多得。

当然,也有人担心,既然这里的医生是多劳多得,那他们会不会开大处方呢?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家医院对医生用药有严格的监管措施,他们每个月对每名医生接诊的患者平均药品花费都要进行统计。

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组长王婧宇介绍:“如果一个大夫他接诊的患者,药品花费超过一定的额度,那么这个月绩效考核将给予他处罚,这是对医生的,那在药房这方面,我们每个月都做处方点评,随机抽取大夫给患者开具的处方,查不合理用药、超量、大处方这方面的,也是对医生的药品这一块做一个监控。”

正是有了这些机制体制上的保障,让月坛社区的医生没了后顾之忧,能够一心一意地为病人服务。好医生愿意留下来了,病人也多了,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除了在医院为病人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提供上门服务,专门为失能老人解决看病不便的问题。北京西城区有不少失能老人,目前,西城区政府已经为3000多位中重度失能老人发放了居家照护服务补贴,每月400元,其中160元用于社区的家庭医生服务。

董玉明是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汽南卫生站的一名全科医生,每隔一段时间,她和同事就会去看望辖区里的失能老人佟锡钧。老人今年94岁了,以前一不舒服,家人就得往医院送。3年前,社区卫生站为他建立了家庭病床,此后,一直由董玉明上门服务。

佟锡钧的儿子佟志强告诉记者:“在床边就跟闺女似的。如果没有家庭病床,老爷子活不到现在。当时他们接老爷子的时候,建家庭病床,那时候老爷子就已经糊涂了,后来他们在这儿建立家庭病床以后,老爷子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费用不高,10块钱。”

现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复兴医院的这种管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一体化的模式,在北京西城区已经广泛运用。这种合作模式被称为紧密型的医疗联合体。下一步,北京打算在更大的范围,推广这种模式,同时推动更多的老人、慢性病患者和家庭医生签约,把病人留在社区,让居民少得病、晚得病、不得病。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表示:“下一步方向,我们想在今年年底在所有的16个区当中,拿出一到两个医联体的单位做这种紧密型的医联体,目前我们特殊人群,就是慢病患者和老年人、65岁以上老年人,北京市的家庭医生签约率还只有75%,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到今年年底,这类特殊病人签约率要达到90%以上。”

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看到了分级诊疗给社区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也看到了全科医生在分级诊疗的实现过程中得到的成长。全面实现分级诊疗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拿北京来说,有市属、区属的医院,也有国企的、部委下属的医院,它们分属不同的管理机构,有不同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要全面实现分级诊疗,仅靠卫生部门一家远远不够,它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也需要医疗的供需双方都能改变观念。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4 CCTV1在线直播 www.cctv1.tv CCTV1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留言建议 免责声明 CCTV1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