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什么样的故事最能打动你?有哪些新闻作品曾让你过目不忘,感慨万千?前不久,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布,这其中有依托传统媒介传播的,也有依托新型媒介或是融合新老媒介实现有效传播的。但它们有温度、有速度、有广度、有深度,都是最精彩的时代写真,都将成为最宝贵的历史记忆。
第26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精彩纷呈,这些作品反映了2015年党和国家的一些大事要事,涵盖了全国新闻媒体的的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等各种题材的优秀新闻作品,表达了受众关切。比如:正能量满满的《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针砭时弊的《为什么2元钱的‘救命药’没有人做?》,正三观、树新风的《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漠视生命是最可怕的沉沦》,答疑解惑式的评论性文章《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新华社的文字通讯《胜利的号角、和平的宣示》,获得本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是一篇习近平主席检阅胜利日阅兵受阅部队侧记。短短2000字的报道,让读者从中可以感受阅兵式的恢弘景象,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李宣良说:“我们就在结构和文字的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比如说在结构的安排上,我们就抓住了这次阅兵中核心的元素,也就是军委主席的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回答,以这个作为线索以一唱三叹的形式串起了整篇文章的结构。”
为了能够充分展示人民军队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记者提前深入训练基地进行采访。对每一次训练,每一次彩排,每一次预演都进行了跟踪式的、嵌入式的采访,捕捉了大量元素。
稿件一出,就被解放军报、新华每日电讯等97家媒体在显著位置采用,大多数主流新闻网站都突出展示。在报道刊发后,得到了很多好评。
《大国工匠》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系列片,该片荣获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片中聚焦了17位行业顶级技工的典型故事,歌颂“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劳动者。那么,当时报道团队为什么要制作这样一部片子呢?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大国工匠》主创岳群说:“我们在做这个报道的时候初衷就是中国的技能人才,工匠队伍,他能够得到社会的重视,能够得到国家在政策、制度上的支持,让这个队伍能够更加壮大。”
为了让大家能认识和了解我国技能人才的工作状态,报道团队先从承担着国家建设的大工程中寻找能工巧匠。在创作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创新。
《大国工匠》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一群不平凡的劳动者是怎样认真钻研,努力付出的。节目播出前后,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邀请节目主创、工匠本人等与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以不同的方式多角度对《大国工匠》进行了报道。
《大国工匠》系列节目播出后,教育部、全国总工会联合主办了“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本届中国新闻奖的作品,除了立意高,创意新之外,让人感动的作品也不少。
北京电视台制作的《请你替我活下去》,真实记录了2014年的最后一天,一名6岁女孩丹丹,毫无征兆地突发恶性脑胶质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许下心愿,捐献器官,帮助需要帮助的小朋友,最后挽救了五个小生命的感人故事。
从接到线索,到完成拍摄,记者对丹丹的遭遇感同身受,用眼泪谱写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北京卫视《生命缘》执行制片人刘书含说,他们是被这善良的一家人给打动了,所以想要把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
带着这份感动,记者在现场一直守候,持续记录,让小丹丹更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小英雄”。节目在创作中突破了对传统生死观的表达,在传播爱的同时,给人带来新的启迪和思考。
获奖作品中,大量新媒体的好作品脱颖而出,其影响力也是不可小觑。中国经济网的《取消户籍学历限制,让创业创新成为更多人的机会》,文章提出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文章中,指出深化改革的目的之一便是破除禁锢人才发展的各种“藩篱”。对引导公众准确理解政府的政策理念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的制作团队,在创作上也呈现出转型的新特点。他们采制的《习主席来了》让人眼前一亮。
这个视频2015年9月22日在YouTube上一经播出,24小时之内观看量超过10万,但是制作方式却只是剪辑外国留学生的原话,记者不出镜、不引导、不评论。
在我国领导人访美的特殊时机,视频引起境内外主要媒体、广大网民的关注和热烈反响。
而好作品还需要深入一线,沉下心去做。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关注的是具有代表性的“方言”、“地方戏曲”等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领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闻歌识中国》,它让海外听众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节目制作期间,几路记者深入北京、内蒙古、广西、贵州、西藏进行采访。每期节目以一首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为引子,继而介绍民歌发源地,展现当地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以及人民生活。
中国新闻奖的作品题材不同,载体不同,评选的标准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作品要能够让老百姓看得懂、愿意看,具备好作品“留得下、传得开”的特质,肩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今年的中国新闻奖颁发之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了新闻工作者代表,并提出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的四点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将按照这样的要求继续努力,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