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今年是“一带一路”构想提出的第三个年头。三年来,中国已经和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深得大家认同。我们发现,这个原则与G20杭州峰会中国主张构建的“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一脉相承。
为什么在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会受到追捧和热议?G20和“一带一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从地理上看,“一带一路”涵盖亚洲、欧洲、非洲60多个国家,覆盖人口占全球近2/3,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29%,是名副其实的发展中和欠发达地区。而G20的20个成员分布在世界各大洲,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新兴经济体。总人口也占到全球2/3,但经济总量占到全球近90%。
G20成员中的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土耳其、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都是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伙伴,而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G20国家同样关注“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新发展和新商业机会。
这还只是它们之间的浅层关系。“一带一路”和G20其实有很多共性。首先,“一带一路”战略和G20峰会都是为了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难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什么是世界发展的难题呢?首先就是世界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南北差距越来越大,而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还有就是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各个行业之间,地区之间都有不平衡。怎么解决这个发展的平衡的问题呢?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推进工作座谈会议上,专门讲了一个重要观点,要通过‘一带一路’创造需求,去激活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
“一带一路”战略和G20峰会改善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黄薇表示:“不管是‘一带一路’还是在G20上关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建设这个领域,其实都是希望能够更好地去激活长期投资,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基础设施的一个条件,能够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全球经济的浪潮中去。”
“一带一路”战略和G20峰会既回应发达国家面临的瓶颈,也回应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说:“发达国家有它的瓶颈,它希望开拓新的市场,必然要向发展中国家要市场。发展中国家也遇到了瓶颈,它需要产业的转型升级,必然需要向发达国家借鉴人才、技术、创新能力等等,而中国无论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或者是在G20峰会上提出的倡议,实际上都是对这种需求的一种回应。”
目前,全球经济依然在低迷中调整,国际社会弥漫着“发展的焦虑”。如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突破经济复苏乏力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怪圈等等,都困扰着各个经济体。其实对于这些问题,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已经进行了三年扎实的实践,比如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在创新和联动发展领域等等。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是G20杭州峰会给出的答案,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实打实地为G20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到的,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一带一路”是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目的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建设“一带一路”,不是为了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一带一路”在贸易与投资领域为G20贡献经验——开放是关键
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边境线,占地5.28平方公里的霍尔果斯国际合作中心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第一个跨境的经济贸易区和投资合作中心。在这片横跨两国领土的区域内,进入其中的中哈两国和第三国人员都可以在区内进行自由贸易。
来这儿做生意的客商不仅来自中哈两国,也来自其他周边国家。仅今年上半年,霍尔果斯国际合作中心的出入境游客就达到279万人次,实现贸易额18亿元。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拉动贸易和投资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已经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40多个贸易合作区,贸易的深度、广度和便利度都在不断加深。
商务部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就接近1万亿美元,占到全国贸易总额的1/4还多。我国去年吸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增长超过20%,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增长18%。
“一带一路”在创新和联动发展领域为G20贡献经验——基建是抓手
三年来,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的指导下,“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表达了我们国家的全球观和全球战略,更是契合了沿线及相关地区国家的发展需求和规划。
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瓜达尔深水港,是连接南亚、中东、北非之间的咽喉,也是中国和中东地区的中转站,其战略地位如此重要,却因港口建设不足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2013年起,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开发建设瓜达尔港。这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一环,如果打通,将大幅释放周边国家合作潜能。与此同时,围绕瓜达尔港的自由贸易区也已经开始建设了。
巴基斯坦也与伊朗达成协议,未来5年内双边贸易额提升50亿美元。一个港口的建设,随之联动的是整个地区的贸易往来。这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在硬件联通的同时,为区域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注入的活力。
而强有力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比如说互联经济、电子商务、电子通关的便利化,都需要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来打前站。
“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发展机制、合作模式的重大创新,而加强政策沟通更是题中之义。在全球增长动能衰减、下行压力持续的背景下,“一带一路”连接起沿线6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工商业升级空间可观,科技和机制创新种子正在萌芽,新的机遇窗口正在打开,将为促进世界经济提供充沛活力。
王义桅说:“按照彭博新闻社统计,2050年‘一带一路’初步建成,可以增加30亿中产阶级,按照我们统计未来10年会新增2.5万亿美元的新的贸易,包括投资和通关都会带来互联互通会激发新的创造,会激发新的增长点,会激发经济发展这样新的潜力。”
“一带一路”在包容发展领域为G20贡献经验——共赢是目标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复兴的梦想,这个宏大的倡议也同样吸引着一些并非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北部的大开发计划,就正在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碰撞出火花。虽然中澳之间的自贸协定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但不少澳大利亚学者依然认为,如果“北部大开发”计划能与“一带一路”对接,一定能实现两国的互利共赢。
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詹姆斯·劳伦斯森认为:“比如限制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的一个因素就是基础设施差,我们港口太少,质量也不高,而‘一带一路’就是与基础设施投资相关,建立国与国之间的关联。”
澳大利亚“北部开发”需要中国,中国投资者也对澳大利亚农业充满兴趣。自2015年6月两国签署自贸协定以来,中国对澳投资迅速增长,其中农林、酿酒、肉制品、乳业等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澳大利亚金融部长马修斯·科曼表示:“澳大利亚需要外国投资,需要中国投资。‘一带一路’是一个长期愿景,是一个长远计划,它将改善全球经济的融合。相信通过澳大利亚北部的发展,改善北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我们能在实现区域经济更强劲、更包容、更融合方面发挥作用。”
像澳大利亚这样,关注着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希望搭乘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快车的国家还有很多,不仅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而这正是因为“一带一路”的包容性。“一带一路”追求的目标是希望所有参与其中的国家能够互利共赢,而不是某种排他性的区域合作机制。这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吸引力所在。
从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到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从加强金融创新到推动人文交流,“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广,这些都显示出“一带一路”建设的蓬勃生机。这不是中国独行的结果,而是所有参与国众行的结果。而众行更需要包容和互信,这正是G20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关键。中国的 “一带一路”战略为G20解决全球经济问题提供了范例和样本借鉴。
万喆认为,G20峰会办得相当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比如服务设施提供得好,重点是在于我们提出的方案,已经有一定的实践,提出来的每一点都是自己做过了以后,才拿出来分享。这也是体现了中国的价值观:第一点在于我们是命运共同体;第二点就是从来不硬性推广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是一种分享的理念。
在杭州峰会上,大家时不时会把话题引到“一带一路”上。“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一个公共产品,目的不是为了建中国的后花园,而是要建各国都能共享的百花园。正是在这种联动包容合作共赢理念指引下,一带一路战略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也为G20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