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个神奇的地方,她独特的人文地理、自然风貌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和脚步。最近,这片神奇的高原又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7月7日到8日,“2016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拉萨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聚集一堂,共同探讨西藏发展现状,交流西藏发展经验,谋划西藏发展未来。在西藏,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本届论坛主题为“西藏发展的新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据了解,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始于2007年,今年是论坛设立以来的第五届,也是第二次在中国境内主办。此次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共有130多名,其中外籍专家就超过60人,是历届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中参与外籍专家最多的一次,在论坛正式开始之前的几天,他们对西藏的拉萨和山南等地区多个地点进行了实地考察,零距离地感受和接触了当地发展面貌。
在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精准扶贫搬迁点,遍布很多藏式民居、奶牛藏鸡养殖场和藏药药材种植区。藏民阿乃的家是专家学者们参考察的第一站,整洁的房屋,精美的家具,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阿 乃告诉大家:“以前房子也没有这么好,这次搬了以后不仅是给房子,而且里面的家具都是由政府提供的,虽然我平时在农闲时候去打工一点,但是这个钱是远远买 不到这些家具,也盖不了这种好的房子,因为我还要供两个大学生,这样我们搬下来以后心情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党中央。”
阿乃的丈夫去世较早,她独自拉扯3个孩子长大,如今,两个女儿都考上了大学,她也和其他183户贫困户一起,搬进了政府精准扶贫搬迁点的两层楼房。
记 者发现,过去不少藏区老百姓家中门前屋后都有很多牛圈鸡圈等,但是在这个精准扶贫的搬迁点没有看到牛圈和鸡圈,这是因为当地老百姓把自己家中的牛、鸡等都 拉到村里的合作社,以入股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养殖,这不仅使每家每户门前都变得更加干净整洁,而且到年底他们还能拿到不少的分红。
畜牧业在西藏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藏民族的饮食文化也离不开酥油茶、酸奶等奶制品,然而直到2009年以前,拉萨周边的畜牧方式仍以半放半牧为主,产量低、储存难,奶业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拉萨市城关区利用高原独特的天然牧场资源,建立了一座高标准现代化奶牛繁育中心,本地群众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转土地220亩,收益的30%按股分红,把建档的精准扶贫户纳入分红范围,限期脱贫。村民次丹和父母一家三口属于贫困户,以前家庭年收入只有2800元,2014年,他们一家在养殖中心就业后,月收入就达到9000多元,而且吃住还都由养殖中心负责,特别是次丹,免费学习了装载机技术,从一名普通农民变成了一名技术工人,在养殖中心成了驾驶机械的主力。
与城关区奶牛养殖中心一同建立起来的,还有包括1100栋高效日光温室和储量5400吨的低温保鲜库物流园,由于消除了农副产品中间商的环节,做到了菜地直通厨房,2015年,物流园让利群众2300万元,辐射带动近800户当地群众就业,真正解决了以往由于地域气候因素而形成的农副产品依靠内地调运,品种少、价格高的问题。
拉萨市城关区净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震介绍:“我们这里的蔬菜大棚,大部分都是当地老百姓自己在这里种植的,由公司这边在需要的时候统一收购,然后再分配到市场的各个环节。我们配备100台的蔬菜直销车,分布于全市区里面55个网点,在这个网点里面市民可以买到市里面最便宜的蔬菜和水果。”
法国作家索尼亚·布雷斯勒说:“西藏的人可以去学习,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可以去阅读,可以创业,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城市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从2007年到现在,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索尼亚·布雷斯勒早在2007年和2012年就当起过背包客来过西藏,但这次的行程仍然让她有不少新的收获。她说,她之前看到过的很多西方著作都把西藏描写的很遥远,很难接近,接下来她想做的,就是向自己的读者介绍一个全面的西藏,包括西藏的哲学、医学、文化等,让西方人认识一个更真实多样的西藏。
来自德国的教育工作者马思库·鲁道夫,是汉堡基民盟(基督教民主联盟的简称)外交与安全政策委员会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十分关注西藏的教育发展问题,参与了中国和欧盟的教育合作项目。7月6日,他和代表们一起走进位于拉萨教育城的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了解了很多西藏职业教育方面的新情况。他说:“学校的旅游培训让我感到很惊喜,西藏的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我想这也是当地政府正在努力推动的产业。刚才,我实地参观了这里的旅游教室,这也是我此行想看到的。”
据介绍,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西藏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建有木工雕刻、藏药制作、唐卡绘画、酒店服务、物流运输等8个现代化实训车间,设有护理、烹饪等30个专业,在校生4339名。
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朗加介绍:“今年就业形势非常好,今年毕业生有792个,也是我们学校首期毕业生,这792个学生现在全就业。”
白央是今年刚刚从二职毕业的792名学生中的一个,现在已经在拉萨的喜来登酒店当上了餐厅服务员,喜欢和外国人打交道的白央非常满意这份工作。
据介绍,2015年,西藏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017.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1.92亿元,相当于区内生产总值的27.5%左右,2016年一季度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56.0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7亿元,同期分别增长20.8%、29.7%。截至2015年底,全区各类旅游企业达到2809家,星级家庭旅馆698家,旅游度假村30家,拥有风景名胜区16处,拥有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2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中国传统村庄5个,国家A级景区90处,全行业固定资产接近200亿元,形成了以拉萨、林芝为中心,辐射全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格局。
虽 然是一名长期从事中国问题研究、说话带着“京腔”的中国通,但来自墨西哥的莉里亚娜坦承,她对西藏当地的情况并不是非常了解。让她非常欣喜的是,近些年中 国关于西藏风景、民俗、建筑、宗教等各方面的资料越来越丰富了,西藏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传播。尤其是在参观桑耶寺时,她对这座修建于1200年前的寺庙至今保存得如此完整漂亮,表示难以置信。
关于对西藏这些年来发展的直观感受,她说:“我觉得在这里中央政府投的不少的钱,这里的建设做得可真是,高速公路、铁路,真是了不起,佩服。”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印度部记者阿尼尔认为:“我觉得(保护得)很好,因为这个地方我刚刚看过一个西藏的写字(文字),我听说过,从1200年开始,有一个东西在里面,我觉得特别特别旧的东西,特别自然的。”
西 藏的人权是一个经常被西方媒体无端指责的话题。西方人在讨论西藏问题时,总是习惯把它置于西方文化的视角,西方人对于西藏的印象常常是封闭的。在此次西藏 之行前,埃及明亚大学中文老师金皓天博士对于西藏的印象也是两个字:“神秘”,在学习中文前,他对于西藏的了解都是来源于几本用阿拉伯语写的小说。
金 皓天说:“我信伊斯兰教,所以我今天也去了大清真寺,这种伊斯兰教的气氛,然后我看到大清真寺旁边有一个大昭寺,也是佛教和伊斯兰教融合得特别很亲密,很 和谐。两种宗教或者两种以上的宗教能够在同一个地方这样和平相处或者和平存在,我觉得这一点值得佩服的,因为世界上很多地方主要冲突的原因就是宗教带来的 冲突,但是我在这里一点也没有感觉到。”
前不久,金皓天因为把一本关于西藏的书《第三极》翻译成了阿拉伯语而对西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说,翻译成不同语言版本将有利于外国读者更客观、全面地认识真正的西藏。
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表示,“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整个“十三五”的西藏工作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59万贫困人口如期精准全面脱贫,到2020年和全国同步建成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
中外嘉宾在饱览高原壮美风光和历史人文的同时,不仅切身感受到了西藏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更亲眼目睹了西藏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希望来自五大洲的朋友能 够到西藏多走一走、看一看,以不同的视角认识和理解西藏,只要放下偏见,客观观察,仔细聆听,就会全面完整地了解一个生机盎然的新西藏,就能体会到西藏的 各族人民群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