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组织公布了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我国“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斩获冠军。它的持续运算速度达到每秒9.3亿亿次,峰值计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2.54亿亿次,性能功耗比为每瓦60亿次,三项指标均为世界第一。这意味什么呢?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落户在江苏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机房面积有1000平方米,左右两侧各有20个运算机柜,中间有8个网络机柜。在机柜里40960块国产“申威26010”处理器中的一千多万个内核正在进行着高速运算,一秒之间已经计算了十二亿亿次。
超算拿了世界第一,好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其实在工业生产、气象预报和影视娱乐等方面超算早已被广泛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王兰宁教授从事数值预报与大气环流模拟研究,他一直希望能够以更高的分辨率来研究地球大气内部的过程,从而更准确地对天气和气候进行模拟和预测。
要想获得更准确的预报,就需要提高分辨率,而分辨率的提高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才能够实现。
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完成性能测试之后,王兰宁成为第一批使用“神威·太湖之光”进行计算的用户之一。目前,他已经在神威·太湖之光上实现了全球10公里精度的数值模拟,并且初步实现了全球3公里精度的模拟。
“神威·太湖之光”在气候领域的应用上取得了很多突破,以清华大学为主体的科研团队,首次实现了全球10公里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这一成果将全面提高我国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减灾防灾能力,同时大大增强中国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谈判中的“科学话语权”。
超级计算机提供的理论分析研究已经成为了许多领域的决策依据。
其实,很多药物筛选和疾病机理研究,甚至是“天宫一号”返回路径的数值模拟,都是由“神威·太湖之光”这台超级计算机提供数据支持。
自试运行以来,“神威·太湖之光”已经为三十多家单位的研究提供了服务。涉及领域涵盖天气气候、航空航天、海洋科学、新药创制、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对科技进步、国计民生、国防安全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正是由于对各个领域的推动作用,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科技战略制高点。长期以来,我国的超级计算机都是使用进口的处理器,也就是说,我们能不能研制出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处理器。
这个只有5厘米见方的薄块“申威26010”不仅成为“神威·太湖之光”的心脏,也成为我国自主研发打破30年技术封锁的首个中国芯片。国家高性能 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的研发人员采用全新的架构方式,对管理系统和运算系统都进行了高度优化,可以实现更好的协调和操作,达到了每秒3万多亿次计算能力。
全国产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可以说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强大的中国脑源于纯正的中国芯。“神威·太湖之光”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超级计算机研制能力已位居世界领先水平,但也要看到在技术储备、系统稳定性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明显差距,在软件研制、应用开发和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还有更多的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