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CTV1直播网』,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CCTV1节目表
当前位置:直播首页 >> CCTV1栏目 >> 焦点访谈 >> 正文

李保国:魂系太行 焦点访谈 20160601

焦点访谈时间:2016-06-01来源:央视网收藏本页报错

太行山,又称八百里太行,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其中在河北省境内的就有近500多里。这500多里的大山里分布着很多小山村,村里的很多老百姓都认识一位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他的名字叫李保国。

这段时间,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的老书记杨双牛只要没事,每天早晨都要在山坡上坐一会,听一听《怀念战友》这首歌,因为就在一个多月前,他最敬爱的朋友李保国永远离开了他。杨双牛说:“村子里面人都非常想念他,把他的部分骨灰留到岗底,这是老百姓的心愿。”

杨双牛所说的李老师叫李保国,是河北省农业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个多月前因突发心脏病去世。这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为什么会和这里的老百姓有着 如此深厚的感情?故事要从20年前说起。当时,百年不遇的洪水把村里的口粮田全部冲毁,村支书杨双牛急得满嘴燎泡,却无计可施。

原因就是岗底村是太行山深处比较典型的一个小山村,地貌基本上以大山陡坡为主,最不缺的就是大石头,最缺的就是土地,村里人均还不到两分地,想吃饱肚子都困难,更别说想致富了。

当时,河北农大7名专家组成的科技救灾组来到了这里,其中就有李保国。李保国把全村转了个遍,看到山上还有残存的一些苹果树,心里有了一丝希望。他用烟盒给李保国写了一个纸条,说需要果树管理技术可以帮忙。

这是杨双牛和李保国的第一次见面,谁也没想到,这一次见面就决定了两个人一生的友情。李保国的专业就是果树学,他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岗底村走出困境。谁也没想到,这个大学教授到村里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讲课,而是抡起了大锤。

刘秀礼是河北日报社驻邢台记者站原站长,当年,作为一名记者的刘秀礼听说岗底村来了个大学教授,要带领村民生产自救,想来采访,没想到第一眼看见李 保国却是这样一幅场景:“就在这个山上,在那儿抡大锤。他抡起锤子一招一式特别稳,也特别准,那个姿势,完全不像教授,他像个农民。”

李保国想用果树栽培技术让岗底村的老百姓富起来,但是岗底村没有地,他就带领着村民们开山放炮,把大石头炸碎,然后把碎石头一块一块垒成石头墙,石头墙里面再坯上土,把大山全部改造成水平梯田,解决了没有土地的问题。

抡锤打眼,装药放炮。在李保国的带领下,岗底村新增水平梯田近300亩,加上改造荒山荒坡,一下子有了数千亩可以种果树的土地。种上了果树,李保国满心高兴,想把自己的栽培技术传授给村民,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苹果树开花,一朵花结一个果是常理,可是按照李保国的技术,一个枝条上的四、五十朵花只能每20公分留一朵,这叫疏花,就是让茂密的花变得稀疏。这让村民们完全接受不了,摘掉一朵花就等于摘掉一个苹果,这不是人为减产吗?村民安小三是反对最激烈的人。

没有采取李保国的疏花技术前,一个树枝上确实能结四、五十个苹果,可是因为营养要分给这么多果实,每个苹果不仅小,品相也不好,根本卖不上价钱,而 采取了疏花技术,一个树枝只留下七、八个果实,营养充分,每个能长到半斤以上,价格一下子能翻几番。秋天收获的时候,实际效果让安小三服气了,大多数农民 也接受了李保国的疏花的技术。接着,为了进一步增产增收,李保国又想着把自己研究多年的苹果套袋的技术推广开来。

岗底村村民杨双奎告诉记者:“以前我们苹果不套袋,下雨多了,苹果上面有水锈,黑糊糊一层,在市场上也没有人要,果面非常不好。后来他提倡苹果套袋。”

苹果树挂果之后,李保国要求村民们给苹果套上纸袋,他说这样可以让苹果长得更好,可是,这一次,村民们集体给李保国投了反对票。杨双奎说:“百姓都是这样想,以前种庄稼,照太阳多的就长得好,照太阳少的长得就不行,他就按照那个道理说,苹果要是不见太阳能长吗?”

李保国的新技术明显和老辈人传下来的种植方法太不一样了,大家实在没办法接受。为了让村民们相信这项技术,李保国自己买来了16万个纸袋,免费让村 民们试用,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尝试,最后村里的技术员杨双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领取了4万个,在村支书杨双牛的号召下,有些村民陆续领取了4万个纸袋, 给自家的苹果树套上了。尽管有一半的纸袋没人要,可是李保国却信心十足。

杨双牛说:“一天一个样,白里透着红,红里透着白,这样老百姓就相信了。头年买了16万,第二年老百姓自己掏钱160万,第三年买了1800万。”

李保国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没几年,岗底村的苹果就出了名,在北京、石家庄、邢台等地开了专卖店。一盒两枚装富岗苹果,价格是100元,也就是说每个苹果的价格是50元,这还不是最贵的,最好的苹果一个就能卖100元,而且供不应求。

在李保国的帮助下,当年连饭都吃不饱的岗底村富了,村民们住上了楼房,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很多人家都买了汽车。实际上,不只是岗底村,太行山从北 到南,绵延数百里的山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李保国的身影,35年来,他平均每年深入山区200多天,行程4万多公里,为390多个山村送去技术,让140多 万亩荒山种植上了经济林,为农民增收35亿多元。山里的老百姓都叫他科技财神,可是这个财神却从来没有向村民们收取过一分钱的报酬。

李保国不仅免费提供科技服务,谁家有了困难和问题,他也是随叫随到。常年的奔波辛苦,过早地透支了他的健康。岗底村富岗集团副总经理刘捷红说:“他 有挺严重心脏病,糖尿病也挺严重的,打着胰岛素,我们说他你休息一会吧,把时间拉长点,最起码咱就说一天得有一个休息时间,他说那不行,事能等,但是这个 果子它不能等。”

不图名不图利,忍受着病痛还要往山里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2015年夏季本台记者采访李保国的视频资料中,李保国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还 做农业,我觉得我为农民做点贡献挺好的,我能给他们解决生产当中的问题,我能让他们按照我的技术做下去,为农民致富做点贡献,心里头是非常地乐意,非常地 高兴。”

让山区的老百姓富起来是李保国的最大的心愿,除此之外,李保国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教书,他承担着学校里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授课工作。李保国的课程表中一共有13门课要上。一年中,在山里为农民服务200多天,剩下的100多天的时间,他几乎全部用在了课堂上。

李保国的助手张雪梅说:“我记得有一次周六我加班,他是从邢台那边有任务赶回来坐高铁回来,下午应该是6点的课,我5点多在这,他来了,我说李老师 你怎么这个点来了?他说我刚从邢台赶回来,要给本科生上课,上完课他没顾得上吃饭开着车又去高铁站,坐高铁又去了邢台,每天他就这么奔波在路上。”

在大学当教授,因为开会、调研等一些不可控的原因调整上课时间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李保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为农民服务上,可是35年来,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原因调整过一次学生的课。

35年来,李保国完成了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28项,带出了6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数千名本科生上过课。在李保国的家里,记者翻阅了他多年来 的日记本,几乎每一天都是在山区和校园间工作和奔波。在他去世前的几天,日记本上的记录是这样的:4月3日,上午改苹果核桃验收材料,下午到南和基地;4 月4日,到南和取50公斤树莓,回保定;4月6日下午到顺平;4月7日上午顺平规划研讨,下午回保定;4月8日上午做苹果验收幻灯,下午与同事到石家 庄;4月9日上午北方大厦会议室……日记到这里就戛然而止,4月10日,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他的家人,他的学生,他的太行山里的乡 亲们……

河北农大林学院院长黄选瑞说:“他是一天最起码当一天半在过”;杨双牛说:“他实际上就是累死的,他把论文都写在了太行山上,把他做的事都做到了老百姓的心中。”

虽然李保国已经离开了他最牵挂的人们,可是他培养出的学生有些已经主动来到了山村工作。数百名村里的年轻人也被他培养成了国家认证的农技师。他们变成了更多的李保国,默默地守护着巍巍太行。

李保国是同学们眼中德高望重的教授,也是农民们眼中的科技财神。他教农民种的是果树,播下的是科技兴农的种子。他长年扎根在贫困的大山里,帮助太行 山里成百上千的农民脱贫致富,辛苦奔波却乐此不疲,这么做究竟是为什么?李保国的回答很朴素,我是从农村出来的,能为农民致富做点贡献,我心里非常高兴。 或许,就像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4 CCTV1在线直播 www.cctv1.tv CCTV1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留言建议 免责声明 CCTV1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