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CTV1直播网』,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CCTV1节目表
当前位置:直播首页 >> CCTV1栏目 >> 焦点访谈 >> 正文

焦点访谈 20220811 亚洲象 我们守护你

焦点访谈时间:2022-08-11来源:央视网收藏本页报错

视频回看>>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而提起亚洲象,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短鼻家族”,这个北上南归一年多的大象旅行团,在无数保护者悉心的守护下,享受了一场“逛吃逛吃”的旅程。那么,从2021年8月8日它们回到传统栖息地到现在,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现在生活得怎么样呢?在那里,还有哪些关于大象的故事呢?

前不久,在西双版纳野象谷“短鼻家族”中出现了一头萌萌的小象,它是“短鼻家族”的新成员。

除了迎来可爱的新生命,之前的“短鼻家族”成员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说:“短鼻还是那个短鼻,但是家族可能不是那个家族了,象群是在分分合合,可能突然它会跟别的象群有合拢,后面也会有分家。比如,有的小公象就离群了,自己去寻找新的家庭、新的伴侣,说明整个大象的种群非常健康,象群之间的基因交流非常频繁。”

像“短鼻家族”一样,在云南生活的亚洲象们,这些年也都在健康快乐地成长,亚洲象的队伍不断壮大。

陈飞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统计的一百五十来头,到最近统计在三百头左右,尤其是近十年,种群数量增长了近一百头,特别是可以监测到的小象的个体数量越来越多。”

在全球亚洲象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我国亚洲象的数量却不断增长,这得益于近年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而这背后,更有着无数普通人在为亚洲象的健康成长默默付出。

潘兴祥是云南普洱市江城县曼老街村的村民,这片地是他和政府签订了协议的大象食物源基地,地里的作物是专门提供给大象的食物,当地人把这些地叫作“大象食堂”。

这些“大象食堂”是怎么来的呢?那要从这些大象曾经给村民们制造的一些麻烦说起。

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湿地管理科科长周智韬说:“普洱喜欢种一些水稻、甘蔗、玉米、芭蕉等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大象不断增多以后,又喜好吃这些食物,就对老百姓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陈飞说:“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种群数量增长之后,大象需要更多的栖息地和食源地,大象逐渐走出森林,走到百姓的农田里面,这样就不可避免会造成人与象的高度重叠。”

大象数量增多本来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儿,可它们总是不守规矩地偷吃村民的农作物,时间一长,大伙儿就有些吃不消了,于是开始和大象斗智斗勇。

普洱市江城县康平镇曼老街村村民潘兴祥说:“早晚大象出来吃庄稼,我们用锅碗瓢盆使劲地敲,刚开始起到一定作用,后来政府保护了,不让吓唬大象了,我真不知道怎么办。”

大象需要保护,也需要更多的食物,可农民也要靠这些农作物维持生计,怎么解决人和象之间的矛盾呢?

当地相关部门经过调研,在亚洲象活动频繁的区域规划了食物源基地,和农户签订协议,种植亚洲象喜欢吃的作物,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保障农户的经济利益,提高种植积极性。

周智韬说:“引入商业保险的模式,通过保险补偿的方式,补偿给老百姓被大象吃了的这一部分,大象吃了,保险公司赔,大象不吃,农户照样可以去把他的玉米、水稻收回来,然后再增加200块钱的补助,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现在,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共修复象群栖息地、建设食物源基地2.6万多亩。大象吃得好了,村民也得到了补偿,人和象不再冲突对立,有效缓解了矛盾。

不过,野生大象毕竟是有一定攻击性的大型动物,它们时常会闯入周边村庄,给村民的安全带来风险。那人们又该如何躲避呢?这就离不开一个特殊的群体——野象监测员,他们又被称为“追象的人”。

最近,云南各地的庄稼陆续丰收,吸引着象群频繁光顾。为了及时给村民提供预警,野象监测员们的工作格外忙碌。

武俊会是云南景洪市林草局的一名机动监测员,哪里大象多、监测任务重,武俊会就会开着这辆装满各种监测仪器的工具车前往支援。

武俊会到达现场后,当地的地面监测员把他带到象群附近,这是他们跟踪了18天的一个象群,刚刚分成了两拨,很有可能要分头行动。武俊会操作着无人机,打算近距离观察大象的情况,分析它们下一步的动向。

保护人象安全,是云南省设立亚洲象监测员的初衷。此前,由于不能及时追踪亚洲象的踪迹,大象伤人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从2016年开始,云南省在有亚洲象生活的地区设置一定数量的监测员,负责监测象群踪迹、提供预警,以保障居民安全。

景洪市就设置了近500名专职或兼职的亚洲象监测员。现在,野象伤人的情况已经非常少见。

收到监测员的通知,村民们陆续撤到了安全的地方。

午夜,象群回到了山里,没有惊扰到村民。

亚洲象的日常生活需要人们耐心守护,而当它们遭遇险境的时候,也随时会得到救助和关爱。

张海云是云南景洪市的一名护林员,今天他准备去看望一位“老朋友”。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张海云来到了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

老张一直惦记的“老朋友”就是这头亚洲象小强。“他们”之间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呢?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2015年,小强八个月大的时候。

张海云说:“在村子边上的一个湖边上发现它,很弱小那种,可能是营养不良吧,随便一点坡它都会摔跤。”

看见这头小象孤零零地在村子附近的树林里游走,张海云和同事们怕它出意外,于是每天都悄悄跟随着它,还时不时给它送点食物。

二十多天后,小象的周围出现了一个象群,这让张海云和同事们很欣喜。如果小象能顺利融入这个象群,就意味着它可以在野外生存下去,这对小象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象爸爸”陈继铭说:“它可能想要寻求象群的保护,还有肚子饿的时候,想要吃其它母象妈妈的奶,但是我们现场跟踪的时候就发现小强去尝试、去融群的时候,遭到象群的排斥和驱赶,最终小强没有融入这个象群。”

小象又开始了孤单地流浪。工作人员发现它开始生病,健康状况越来越差。

为了让小强尽快恢复健康,工作人员把小强送到了救助中心。不过小强刚来到这里时,对人类也充满了戒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呵护和精心照料,小强的身体越来越强壮,它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们也成了好朋友。工作人员还经常带它到野外去学习各种本领,希望它能尽快独立生活。

为了更好地保护亚洲象,最大限度解决“人象冲突”问题,强化亚洲象重要栖息地和种群集中分布区保护,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创建正在提速。目前,创建方案、设立方案、矛盾冲突处置方案、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等一系列方案编制完成,综合科考报告、范围和分区论证报告、社会影响评价报告等一系列创建报告也已完成,至此,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四梁八柱”已初步搭建完成。守护亚洲象的故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展现,是正在讲述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4 CCTV1在线直播 www.cctv1.tv CCTV1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留言建议 免责声明 CCTV1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