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主要内容:2月4日,大年初四,一场精彩绝伦的开幕式拉开了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大幕。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五星红旗手手相传、黄河之水天上来、破冰而出的五环、“燕山雪花大如席”……一直到备受瞩目的主火炬点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瞬间,都让人震撼和感动。无数人感慨,这是一场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中国人把这场浪漫献给了全世界全人类。而惊艳的背后,有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的关乎心愿,有的关乎梦想,有的关乎信念。每个人的故事虽然不相同,却又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圆梦冬奥。
2021年9月,席庆茹和阜平当地各个学校选拔出的几十名孩子一起加入了新成立的马兰花合唱团,准备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在开幕式上演唱奥运会会歌《奥林匹克颂》。从阜平到鸟巢,一路走来,席庆茹和这支合唱团都经历了不少波折。
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演出管理主管马晓静说:“在大城市里有很多专业的合唱团,这次导演提出来,希望演员选拔能够极具朴实性,希望它是带着泥土芬芳的一支队伍。”
阜平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也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正是在阜平,习近平总书记面向全国发出了向贫困宣战的动员令。如今阜平不仅脱了贫,也和全国人民一起走在创造更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让这些来自阜平的孩子参加冬奥会开幕式的演出,有着不同的意义。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让来自遥远山区的孩子到这里,让他们站在这个舞台上,为世界去表现,想起来是非常感动人的。全国脱贫了,人民幸福,生活小康的保证,文化自信了,莫不如让这些山区的人参与进来,参与到奥运会开幕式,为奥运歌唱。”
2022年1月4日,合唱团第一次进鸟巢排练。
一群几乎没有音乐基础的孩子,在几个月的时间,要学会用希腊语演唱奥运会会歌,不管是专业老师还是这个节目的分导演都觉得难度极大。
河北保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张红玉说:“这是一个希腊语原文的童声无伴奏合唱作品,奥林匹克的会歌在童声合唱中,也是比较难的一部作品,无伴奏更难。”
然而正在孩子们练习最关键的时候,席庆茹却不得不退出合唱团。母亲病重,想让孩子多陪陪自己。
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夏庄学区中心校校长刘凯说:“席庆茹被迫无奈退出了,母亲去世以后,马兰小学音乐团队的孩子回去,她和他们一块玩,也一块唱这个歌。”
因为喜欢歌唱,想圆梦冬奥,合唱团补选的时候,席庆茹再一次被选入其中。
这次冬奥会开幕式的技术保障实施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开幕式的主控中心以及装置、道具的设计等等,都是由“航天人”完成的。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碰撞,会带来哪些不一样的体验呢?
总导演为了艺术效果希望“冰立方”的高度是14米,而“航天人”经过科学的分析认为,为了确保质量和安全,只能做10米。
10米和14米,是技术与艺术的碰撞,也是团队成员之间互相磨合、达成共识的过程。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冬奥会专项工程总设计师王缜说:“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展现一个实验给他看,然后再让他做决策。在鸟巢模拟冰的大小,做了一个用吊车的实验,张导在主席台的C位上,反复测试,说OK,这么定。”
在大众眼里,奥运会开幕式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仪式,它寄托了国家认同、民族自豪和人类愿景,包含了硬科技,代表了软实力。在开幕式面前,每一位导演都会力求达到艺术上的极限,而“航天人”就是为了能从技术上帮助总导演实现这些创意。
近15000平米的LED屏幕,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让整场开幕式充满了科技感。
科技和创意完美结合,呈现的效果让全世界为之赞叹。这背后,是科学家、艺术家不断突破自我、共同努力的结果。正如总导演张艺谋所说:我负责精彩,航天负责成功。
张艺谋说:“我觉得他们很棒,很严谨,他们代表了科学。现在看到的所有东西都非常稳定,在机械的各个动作上、流程上不出纰漏,这个是最重要的,简约、安全、精彩,前四个字,后面才精彩,所以这个很重要。”
奥运圣火燃起全世界的奥运梦想与激情。然而在舞台之下,灯光之外,还有很多演员没有上场,当音乐响起,他们手拿道具,在台下跟随音乐一同起舞。这些“备份”演员,虽然最终没能让观众看见他们,但是他们的训练却从未因“备份”而懈怠。
这是一个承载了太多人梦想和期待的盛会。此时的世界,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人类面临严峻挑战。而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为各国携手团结、共担风雨搭建了最好的平台,让全世界为之振奋。这一切得来不易,它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张艺谋说:“我自己很难给自己所有的创作打百分,我觉得是永无止境的,所以很难,但是给团队我永远会打100分。因为不是总导演一个人在这里,为了这个开幕式有多少幕后的人在努力,为这样的伟大活动奉献自己的全部,有太多的人付出努力了,所以我们的团队其实就是我们的人民,就是我们后边站着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