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一个团队强不强,关键得有人才,一份事业做不做得大,得靠人才,国家要强大,更是离不开人才这个根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他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并提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那么,人才工作如何开展,才能适应新征程的迫切需求呢?近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擘画蓝图。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入分析了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新征程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回望历史,重视人才、求贤若渴一直是我们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大局的关键位置,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就如何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人才素质整体提升,人才发展助推科技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才的国际竞争优势也稳步增强。2021年,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第12位,连续9年稳步上升。这背后,长期坚持的正确人才战略正是最大的推动力。
围绕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以“八个坚持”,首次系统总结概括提出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这“八个坚持”,也是我们党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时间为节点,总书记又提出了从当前到2035年“三步走”的具体目标。
在战略布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在这些地方,人才、资源、政策等将更好地交织作用,激发创新活力。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但人才活力充分释放的关键则在体制机制。以职称评定为例,过去,论资排辈、“弟子三千不如论文一篇”等现象曾广受诟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放权、松绑”为核心,从人才管理体制、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以及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深挖痛点,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速,这其中就包括职称系列改革。这一改革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着力破除职称评审中“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的倾向。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确定了战略目标、时间表和战略布局,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依托,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重点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用好人才?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培养几方面重点人才,其中战略科学家被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就是战略科学家。2009年,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带领科学家团队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为我国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战略科学家指引方向,还要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这其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新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在2003年、2010年两次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部署。而这一次,会议名称从“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变为“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凸显了党管人才这一根本原则的重要性。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从人口大国,到人才强国,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有顶层设计,有时间表、路线图,还需要从上到下,都能养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氛围,通过更好的机制、更好的环境,让更多人都能成其才,也让更多人才都能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