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8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到了“石榴籽”。如何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如何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如何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
8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恰逢两个百年交汇期,在这个重要的历史交汇期召开会议,意义重大。
在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讲话中,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系统阐释,成为会议的最大亮点。
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等方面将其概括为12条内容。
这次会议中,在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引领下,工作主线得以明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讲话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在2014年5月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场合深入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2014年4月,在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阿亚格曼干村考察时,曾与乡亲们围坐一起拉家常,并语重心长地叮嘱各族群众。如今7年过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早已在各族群众心中生根发芽,润物无声。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陈双村是一个多民族融合集居的移民大村寨。全村集聚壮、汉、毛南、苗、瑶、水、布依7个民族,在这里,大家共同发展甘蔗、水稻、桑蚕、水果等主导产业。这些年,通过易地扶贫开发,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韦炳录是陈双村党总支部书记,在他的认识里,不管是什么时期移民搬迁进来的少数民族同胞,都是为了摆脱贫困。多年来,村里始终把各民族共同发展放在首位,逐渐摸索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让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共同致富。
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确定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明确工作主线外,还点明了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等方面进行阐述。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八廓街,已有1300多年历史。八廓街沿线有大小商场和店铺422家,鳞次栉比的民族特色小店,以及川流不息的各族人民,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窗口。在古街上的商户们比邻而居,守望相助,亲如一家。
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12个方面,12个必须,既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宝贵经验和智慧结晶,也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精神家园建设、重点任务、战略举措,以及民族工作保障等内容,其中“加强”“铸牢”等词频频出现,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党的治国方略在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各族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后,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56个民族都是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彼此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也是希望所在。小康路上,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需要我们同心协力、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