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话,叫“要想富、先修路”。这话放到国际上,同样适用。许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置薄弱,哪里只是路需要修呢?还有能源设施、通讯设施、工农业生产 设施、基本民生保障设施,都需要加紧建设。可钱从哪来?今天开业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是为了帮助相关国家解决好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2016年1月16日上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业仪式并致辞,强调通过各成员国携手努力,亚投行一定能成为专业、高效、廉洁的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增添新力量。
亚投行57个创始成员国代表团团长共同按下标志亚投行正式启动的启动键后,习近平为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揭幕。标志物象征成员国期待亚投行不断创造点石成金的奇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1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亚投行开业仪式系列活动是亚投行筹建进程的“收官之作”,标志着亚投行进入开业运营的新的历史阶段。
亚投行,全称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要针对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2013年10月由中国倡议筹建。之所以有这样的倡议,因为亚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在这一阶段的最大瓶颈就是基础设施。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认为:“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很大,但是资金不足,那么形成了很大的缺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中国 的成功经验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改革开放这么长时间来,一直在抓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我们的成功经验,又是亚洲这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瓶颈。”
要发展基础设施,就需要资金。据测算,在2010到2020年期间,亚洲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高达8万亿美元,年平均投资约需7300亿美元,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在亚洲基础设施领域的年度投资规模仅约为100到200亿美元。
陈凤英表示:“亚洲这些发展中国家或者叫新兴市场,因为它过去的发展是出口导向型,积累大量的外汇储备,所以亚洲出现后发国家有钱没有地方花(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立亚投行,动员更多资金,将为亚洲经济增长注入长久动力。
从2013年10月到2016年1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倡议提出到正式开业的过程。那么,这期间经历了哪些关键性节点呢?
2013年4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讲话中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探讨搭建地区性融资平台”。这是我国最早提出关于搭建地区性融资平台的构想。
当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与时任印尼总统苏西洛在雅加达举行会谈时提出,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3年11月,筹建亚投行进程正式启动。中方秉承“开放、包容”的原则,按照“先域内、后域外”的步骤以及多双边并举的方式,从2014年1月24日到9月27日,先后举办了五次多边磋商会议。亚投行的框架方案、政府间框架备忘录草案、总部选址问题,以及亚投行的宗旨、业务重点、资本金规模等核心要素,都是在这几轮磋商中确定的。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介绍:“这个倡议是中国提出来的,比较早的时候就得到了域内的成员的赞同。然后获得域外成员的一些积极的响应,说明这件事是顺人心的。”
到了2014年10月24日,21个亚投行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筹建亚投行备忘录》。这标志着各方共同决定成立亚投行,并将加快推进亚投行法律协议的磋商进程。
到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总数已经达到57个,地域范围从亚洲扩大至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2015年6月29日,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在北京举行了《亚投行协定》签署仪式。截至2015年底,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全部签署了《亚投行协定》。
实际上,为了强化沟通、达成共识,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还举行了8次筹建亚投行首席谈判代表会议,商定了亚投行协定,审议了业务规划及预算、公共信息临时政策、环境与社会框架、开业准备等一系列文件草案。
2015年11月4日,我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批准《亚投行协定》的决定。
截至2015年12月25日,包括缅甸、新加坡、文莱、澳大利亚、中国、蒙古、奥地利、英国、新西兰、卢森堡、韩国、格鲁吉亚、荷兰、德国、挪威、巴基斯坦、约旦等在内的1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股份总和占比50.1%)已批准《亚投行协定》并提交批准书,从而达到《亚投行协定》规定的生效条件,亚投行正式成立。
2016年1月16-18日,亚投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亚投行的开业,得到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祝贺。
亚投行开始运营后,将作为多边开发体系的新成员、新伙伴,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多边开发银行一道,为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域内外成员出资比例为75:25。
作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与第一大股东,中国的股本金占亚投行总股本金30.34%,一直为亚投行的筹建与运营做着积极的贡献,并且为亚投行提供办公场所等,那么,亚投行运营的首批项目中会否有中国的项目呢?
史耀斌表示:“中国现在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其它经济体或者国家的发展,所以中国特别是在亚投行的初始时期,是不会申请亚投行的项目。”
据了解,目前,在亚投行的项目库中已经存有一些项目,首批贷款计划在2016年 年中左右批准。对于刚刚成立的亚投行来说,如何安全有效地选择项目投放资金,也是挑战之一。楼继伟强调:“要做项目,要做得比较好,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 验。第二,确实接受贷款的这些国家给他们带来好处,基础设施建设能改善这个国家的发展的条件。财务上要可持续,收得回来这些成本。”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 示:“开始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比如说亚洲地区国家的需要,电力的需求非常大,发电、输配电、配电,那么交通,特别是公路、铁路需求量极大,还有城市,城 市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像供水,这些都是很需要,我们会现在集中在这些方面,然后逐步地再发展到其他领域。”
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套公开、透明、有效的运营制度。亚投行设立了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三层管理架构。理事会是亚投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亚投行重大决策的最终审批权。
董事会负责亚投行日常经营中的重大决策。比如重大的项目决策,以及采购政策等。管理层负责亚投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包括行长、副行长和首席运营官、首席财 务官等。管理层按照理事会和董事会的授权,来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各有侧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确保亚投行在内部治理、资金筹 措、项目开展等各方面有效运转。
人才是保证亚投行可以顺利运营的重要措施之一,不限国别、择优录取也是亚投行包容性和创新性的体现。
亚投行作为新的多边开发机构,它的成立和开业是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那么,亚投行成立后,是否还会吸收新成员呢?
史耀斌表示:“亚投行今后肯定会开启大门,欢迎更多的这个成员来加入。因为这和亚投行的这种包容开放的这种宗旨,原则相一致的。形成一种合力来推动亚洲区域,乃至全世界的基础设施等等这些方面的项目的开展。”
亚投行的成立,是为了团结大家的力量、实现大家的愿望。这里说的“大家”,外延广泛,因为亚投行不仅是内部成员的协作平台,它更是面向世界的沟通管道; 它要解决的问题,也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发展。所以才需要这样的纽带,把大家联系一起,去搬掉阻碍发展的大山,这就像中国另一句老话说的:“人心齐、泰山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