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北京冬奥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北京和张家口已经张开双臂,准备迎接八方来客。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北京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经过近6年的拼搏,筹办工作已进入全力冲刺、全面就绪、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那么,在倒计时200天之际,从场馆建设到赛场测试,从医疗急救到市场开发等等各项工作筹备得怎么样了?
场馆
下午两点,一场讨论会正在冬奥会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里进行。在这个会上,运行团队各工种工作人员要就场馆新闻发布厅设备的布置进行对接和协调。从团队成立到现在,这样的对接协调会开了无数次。每次开会,都为得出一个更加优化的方案。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中曾是篮球比赛场馆,2022年的冬奥会,这里将转为冰球比赛场地。今年4月的测试赛,真刀真枪地操练,锻炼了队伍,也发现了问题。
截至目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12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并通过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考察和认证,非竞赛场馆建设改造工作稳步推进。
人才培养
2015年7月31日,随着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现场一片沸腾。欢腾之后,也意味着挑战的开始。如何高水平地办好这届冬奥会?冰雪运动人才相对匮乏的问题首先摆在面前。
北京冬奥会组会委成立后,随着《2016年至2022年冬奥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冬奥人才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出台,冬奥人才队伍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得以确定。
此外,北京冬奥组委还开放视野遴选民间滑雪高手,组建了北京冬奥组委滑雪战队,参与测试活动以及冬奥会赛时的保障工作。通过组织国内专业技能培训、参与境外高水平赛事实战培训等多种方式,国内人才队伍迅速成长。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办奥运,北京冬奥组委也放眼全球,选聘国际高端人才参与筹办工作。
哈里德是国际冰球联合会的专家,也是这次参与筹办北京冬奥会的众多外籍专家之一。哈里德曾多次参与筹办国际冰球项目体育赛事,对于冬奥会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2017年他进入北京冬奥组委工作,成为冰球和残奥冰球项目的特聘专家。哈里德每天都要带着他的项目组同事在场馆里走一圈,及时发现和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哪里有问题就在现场解决。在华工作四年多的时间,哈里德深深感受到中国同事们在办好冬奥会这件事上的热情和努力。
在北京冬奥组委,像哈里德这样高水平的特聘专家共有57名,来自18个国家,分布在组委会的16个部门工作,他们在场馆建设、赛道设计、赛场运行、竞赛组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北京冬奥组委已经培养国内技术官员4300人;赛会保障人员2100人;赛时实习生808人;统筹实施了462个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和岗位培训项目,覆盖4.3万人次。
医疗保障
在北京延庆的石京龙滑雪场,一场雪上救援演练正在进行。高山滑雪,是速度最快、救援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一旦发生事故,医疗力量必须在四分钟内到达现场,以最快速度完成对伤员的评估、急救和转运。
整个救援过程,医生借助5G通信技术和远程调度指挥,与后方的医疗组通过视频实时交流,完成对伤者的接力救治,健康数据、位置信息也会通过医生袖口的传感器实时传到后方指挥中心。
此次参与救援的医生是冬奥医疗保障滑雪梦之队的成员,这支队伍由85名来自协和医院、北医三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北京各大医院的临床医护人员,经过层层选拔组成。滑雪梦之队是代表冬奥组委医疗保障实力的一支队伍。由于2022年奥运会举办地的气候与以往不同,医疗保障面临更大挑战。北京冬奥组委在申奥时承诺: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建立无缝急救服务和合作机制,连接运动场馆、奥运村和指定医院,以确保平稳快速的空中和地面急救医疗服务,在三个赛区提供一致的高质量服务。
倒计时200天,申奥时的承诺都在有条不紊地兑现中。除了调整现有问题,冬奥组委还要应对新冠疫情可能带来的变数,虽然在之前的演练和测试中,疫情应对表现理想,但仍不能掉以轻心。
市场开发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冬奥特许商品的开发也越来越丰富。目前,冬奥组委已经征集了29个特许生产商,61家特许零售商,在全国开了161家门店,推出3700多款特许商品,这些特许商品作为宣传冬奥会的载体,在带动公众参与冬奥的同时,也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冬奥会筹办各项工作正在顺利实施。场馆设施、竞赛组织、人才培养、赛会保障、市场开发等筹备工作都在全力以赴,齐头并进。据了解,今年10月将进入赛时运行阶段,任务更重、节奏更快。北京冬奥组委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冬奥筹办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持续保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状态,与国内外各方面紧密合作,着力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共同完成各项筹办任务,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