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今天我们继续聚焦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而在这个精神谱系中,就包含了井冈山精神、特区精神等多个伟大精神。回到90多年前,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苦苦思索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从这里跨越时空。
五百里井冈,峰峦环绕。90多年前,一条羊肠小路是通往井冈山的交通要道,如今,崇山峻岭间,四车道盘山公路伸展蜿蜒,更有列车飞驰穿梭,飞机直航各地……从“山路十八弯”的挑粮小道到“条条大路通井冈”的康庄大道,此间的历史性跨越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沧桑巨变。
192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向井冈山进发,他要为中国革命寻找一条新路。
当时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遭受严重挫折,是继续在中心城市搞暴动还是到广大的农村和山区去,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抉择。
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秘书长闫建琪说:“当时六万共产党人被杀了五万多人,就剩一万多人,大革命失败以后,包括工农群众被杀,三十万人都没有了,这种情况下如果还那么搞,革命就面临着失败的境地。”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顾问、副研究员李春祥说:“在这种情况下,他放弃了攻城市的计划,率领这支工农革命军上山。从我国国情出发,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业大国的主体是农民,如果这个群体能够发动组织武装起来了,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农民在山里、在农村,所以就上山了。”
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也是一条异常艰辛的路。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白色政权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之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结合,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成功实践。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打土豪分田地,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极大激发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斗争积极性。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顾问、副研究员李春祥说:“农民兄弟有了田地,就有了命根子,而且还有一部法来保护,可想而知,他们的革命热情像井喷一样就爆发出来了,马上投入战斗,参军参政,支援前方,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来一个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就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的引领下,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从这里出发,22年以后,走向全国,走向天安门,走出个新中国。”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不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而且孕育出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闫建琪说:“特在什么地方,就是不按计划,用市场的办法。当时已经确定了要引进技术,引进设备,还得管理,我们摒弃了过去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办法,引进外资。这些新问题都是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不敢做的、不敢想的,而现在都摆在面前了,我们就要想,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快地发展经济,就要找一条新路。”
一份签署于1987年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俗称“18号文件”,是当年深圳民营科技企业的“准生证”。这份文件明确提出,除了资金外,商标、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同样可以入股办企业。深圳经济特区在制度上撕开的这道“口子”,引发了洪水般的科技企业创办潮。在“18号文件”出台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深圳共批准兴办民营企业104家,这其中就有一个人们熟悉的名字:华为。1987年,43岁的任正非看到这份“红头文件”后,下定决心和五名技术人员一起筹备创建这家企业,仅仅两个月后就获得了深圳市政府的批准。
当改革在市场的某个领域迈出第一步后,市场经济的运行往往会推动这一领域的各项管理制度都得到更为细致的完善。1995年,当绝大多数人还渴望着端“铁饭碗”时,针对跳槽人员的《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已经在深圳展开了实际操作;而市场经济无法回避的退出机制,在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它给予创新创业失败者从头再来的机会。
深圳,由此成为一块“磁铁”,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科技弄潮儿。如今在深圳,科技大军人数已超过200万,3万多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在这片改革沃土上成长。有着“特区中的特区”之称的前海,近年来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1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8项。创新的基因融入经济特区的血脉,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40年来,深圳以惊人的速度,从昔日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充满魅力、动力、活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一个个生动实践、感人奇迹,向我们展示着动真碰硬、破除积弊的累累硕果,向我们传递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闫建琪说:“如果说井冈山精神是探索中国革命,找到正确道路的一个起点,那么特区精神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找到了一条如何建设、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四十年来成功的实践证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中国人民利益。”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成功,与此前已经绕轨飞行的空间站核心舱和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合体,三名航天员开启三个月的太空之旅。这是中国航天的第7次载人飞行,在此之前,已有11名航天员、14人次征战太空。作为我国首批航天员,指令长聂海胜这次是三度出征,三次出征的背后,是他24年的坚守。
1992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9年来,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一路追赶、并跑、超越,在追梦太空的道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奇迹,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说:“成功是靠无数航天人的工作和奉献保出来的,经常有人跟我讲,你要充分认识到每一步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身陷其中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艰巨性和复杂性。”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是难度大、规模大、系统复杂、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强的工程。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时,比美苏等国家晚了30多年。但从一开始,中国航天人就确定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
杨宏说:“我们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跑,必须独立自主地去发展自己,国外的长期封锁反倒倒逼了我们的自主创新。”
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
闫建琪说:“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有一个应当永远记住的特征,我们永远在探索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直到今天仍这样。坚定四个自信,哪儿来的,就是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沿着这条道路还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继续用创新精神来做好我们的工作,干好我们的事业,建设我们的强国。”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是1965年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写下的诗句。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正不断改变中国的面貌。创新永无止境。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无论是百年征程还是新的赶考之路,我们都需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