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发展堪称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但是城市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资源和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落下的城市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从空气质量到交通拥堵再到买房难上学难,“城里人”的烦恼真不少。时隔37年后,中央再次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并且规格也由原来的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会给中国的城市带来哪些变化呢?
人们一说起城市,首先想起的就是高大的建筑,宽阔的道路,熙攘的人流。一方面,城里有更好的生活设施,更高的医疗水平、更优的教育资源,更多的创业机 会;另一方面,城市的交通变得拥堵,空气质量变得恶劣,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不方便。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城市病症结在哪?如何对症下药?这就是中央城市工 作会议的重要议题。
有关专家认为,我们现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就要从过去规模扩展为主转向提升质量为主。
很多城市居民都遇到过,经常出行要经过的道路今天挖开,明天填上,后天又挖开……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如此的折腾?
专家认为,这种现象一个反映了城市的规划缺少前瞻性、全局性;再有一个就是有些城市它可能有统一的规划,但是在具体的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仍然有很多管理层面的空白点。
实际上,拉链路还不算是大问题,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还指出,在一些地方,新城新区层出不穷,大拆大建常年不断,甚至出现“一任书记一座城,一个市长一新区”的现象。
让城市规划更科学、更绿色、更有前瞻性是这次会议对城市工作的要求之一,同时会议指出,要把城市规划法治化,任性的改变规划将是违法行为,给城市的管理者划出红线。
近年来,一些城市每逢雨季,媒体上就会出现“欢迎到某某地来看海”的调侃,地铁成了水帘洞,立交桥下成了人工湖这样的画面在手机微信上广为传播。这样的尴尬不仅仅给人们带来了不便,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下雨就看海,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有的是主观上的原因。为官一任,就得把钱花到看得见的地方,这其实也是政绩工程的一种。会议指出,今后针对地下管网落后问题,规划编制要合理布局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要注意加强排水能力建设,重视建设海绵城市。
对很多生活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人们来说,最难受的莫过于上下班的漫漫征程,上班大家一窝蜂往城里扎,下班又纷纷从城里往远在中心城区以外的住处赶,每天上班和回家都要耗费好几个小时,上下班形成潮汐车道,住处成为“睡城”。
对此会议也做出了应对之策,那就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让大中小城市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城市群,自然人的生活地点和工作地点之间的关系要合理匹配,而不是简单摊大饼式的发展。
会议还对城市病中的发展不均衡、贪大媚洋求怪、安全事故频发、城市准入门槛过高,外来人员难以融入、城市管理不依法等问题进行了剖析,部署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最关键的是让城市真正成为人的宜居之所,以人民的需求来发展建设城市。
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中国人口都居住在城镇里,而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