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谁家要是有人出国,再带回来点洋货,那全楼、全院、全单位的人都跟着兴奋。现在不一样了,出国容易了自不必说,甚至你不出国、不出门,不上街、光上网,海外商品也能送到家门口。香水、箱包、电饭锅、奶粉、服装、马桶盖,全都能买。有统计表明,2014年中国人的海外消费总规模已达1520亿美元。今年双十一网购活动中,在一家大型电商平台参与跨境消费的中国人也超过了3000万。这都是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但问题也来了,都30多年了,怎么那么多东西还得从海外淘呢?洋特产当然可以有,但像电饭锅、马桶盖这些东西,干吗非要出去买?我们的飞船都上天了,家电生产还是问题吗?这看似家长里短的小问题,其实却关系到深化改革的大课题。
何女士是一位两岁孩子的妈妈,她说,生孩子之前,她并不关注海淘,但生孩子之后,她却不得不走上了海淘之路。
何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对牛奶、鸡蛋、麦芽糊精和花生油等食物过敏,她曾经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了一款国内知名的号称不含奶的益生菌产品。没想到,孩子服用后还是发生了过敏反应。
何女士告诉记者:“我再次给厂商打电话,直接联系到实验室的负责人,这个人明确告诉我,这款益生菌里面含有至少5%的全脂奶粉。那个实验室负责人告诉我,好像是技术达不到,技术限制,只能用奶来作为其中一部分辅料。”
不光是益生菌产品,何女士陆续发现,国内很多儿童食品、药品种类单一,针对过敏孩子而生产的食品很少,让她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比如,许多维生素产品都 是以花生油作为基底的,大部分米粉都含有蛋和奶……而更让她头疼的是,许多商品成分标注不清或标注不全,这让她每次购买时都胆战心惊。无奈之下,何女士只 好从国外请人代购食品。
如果说何女士是不得不为孩子进行海淘,那么李先生海淘的初衷就更主动一些。在他家,孩子的奶粉、尿不湿,大人的服装鞋帽、日常用品很多都来自海外。
李先生说:“这两个保温杯,一个是国外品牌,一个是中国名牌,材质实际上是一样的,都很明确写中国制造。但是我实际使用发现,海淘的保温杯的保温效果确实能达到开水保温6小时,而这个中国品牌就有点困难。”
从价格上来看,国产品牌的保温杯只需几十块钱,海淘回来的保温杯则需要150块钱,但是以李先生的工资收入,几十元的差价在过硬的商品质量前提下也可以忽略不计。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多以价格取胜,定位聚焦于中低端。但是对于正在迅猛发展的海淘人群来说,商品价格已经不是他们购物的唯一指标。
根据淘宝全球购发布的《2015年海淘报告》,十年来,中国人跨境消费的类别集中于奢侈品、婴幼儿食品用品、零食、手机数码、运动鞋、手表以及日化家居产品等方面。其中,上海、北京是海淘人群的主要聚集地,主流消费者年龄约在23-35岁之间,海淘的年消费金额在5000-20000元之间,并向二、三线城市迅速扩展。
长期以来,出口、投资、消费一直被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十二五以来,消费的引领作用一直位居三驾马车之首。但随着中国人民消费要求的提高,供给端和需求端开始出现一些结构性的矛盾。大众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加大,中低端产品供过于求。
在国际交往愈发便捷的今天,国内制造的商品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消费者就会轻易、便捷地转向国际市场去购买。
而在供给与需求之间,老百姓感觉不能得到满足的消费需求有多大呢?以2014年的数字为例,去年,中国人在海外消费总共花掉了1520亿美元,约相当于10000亿人民币。
财经专家贾康表示:“中国的这个需求侧,它的支撑力是随着我们经济发展,社会成员收入水平提高,它来形成的这个动力。这个需求通过有支付能力购买力体现出来,要得到供给侧的整个有效供给的回应。”
今年,中央多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同时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认为:“我们要通过供给侧的改革,来促进行业发展,使中国的供给结构与消费结构能够更加匹配,这样就会使消费者愿意把花在海 外的钱转回到国内,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境外消费回流是依据市场的方式,根据市场规则,也是在尊重消费者选择权的基础上使消费者自愿回归。”
对国内消费市场来说,就是要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释放消费者的有效需求,满足他们的潜在需求。把海淘的市场从海外拉回国内,首先要求中国制造必须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金量和品牌含金量。
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释放有效需求,除了要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在第三产业服务业,改革的空间更大。
赵萍说:“我们供给侧的改革,还特别侧重公共产品的提供方面,比如说像教育、医疗、养老等等这些方面的行业的发展,还远远不能够满足现在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供给侧改革能够促进这些行业从小到大慢慢发展起来。”
在海淘的人群中,很多都是关注品牌、关注性价比的。他们在欧美国家购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很多奢侈品,价格都比中国更划算。甚至很多二线品牌的商品,价格也比国内商品更具竞争力。
很多品牌在国外购买的价格比在中国购买要便宜很多,算下来,性价比就显得更好。这样的价格差是怎么产生的呢?民间一直流传这是因为中国关税太高所致,而实际情况并不完全这样。
今年以来,我国已经两次降低护肤品、西装、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以进口化妆品为例,降低之后的关税只有商品报关价的3%左右,对零售价格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很多消费者依旧觉得进口化妆品贵,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商品零售业的流通环节过多,需要进行流程改革。
在新一轮的经济改革中,要创新发展理念,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持续创新、改善供给,适应民众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释放潜在需求。在这其中,关键的一点是要加强“创新供给”在引领消费中的作用。
谈到创新引领消费,一个突出的例证就是智能手机的横空出世。
贾康认为:“我在西单那边观察到苹果旗舰店,消费者排着长队在购买好几千人民币一部的苹果新款手机。它怎么能在市场上形成这样的热潮呢?还是供给方面有 了让人感觉到有吸引力,让人家自觉自愿就愿意把钱包拿出来购买它的这样的创新性质,它的变革,带有结构特征的,一种用户体验的升级,甚至是颠覆性的创 新。”
在这方面,一些传统企业已经开始转型突破,通过创新带动起新的消费。
天津飞鸽牌自行车是70年代的老名牌,可风光多年后,已逐渐被世人所淡忘。但就在今年,凭借“互联网+”的创新思路,这个传统企业突然焕发出新的活力。
记者体验骑行飞鸽自行车后发现,听着音乐、开着导航、还能实时记录心率、消耗的卡路里等健康数据,这款自行车不仅仅满足了交通的需要,还让记者感受到一种健康智能时尚的生活方式。
传统飞鸽的转身,瞬间激发了市场巨大的购买力。这款超级自行车最近刚刚量产下线,就已经接受了超过40万辆的订单。
我们搞市场经济的时间短,免不了要经历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比如过去我们找市场,一眼看到的就是需求。消费者要什么我们就产什么,好像这样最保险、最 有效,所以,我们增加民众收入,提高大众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需求旺了,市场就火了,这确实起到过很好的效果。可是,现在我们发现,光跟在需求后面走, 并不全面。市场不仅可以寻找,而且还能创造。市场不仅能够满足需求,更可以引导需求、制造需求。像高端的电饭锅、马桶盖,都是这个道理。其实我们完全能生 产出来,就是过去没想到、没做好、没推开,就被人家抢占了市场。还跟着走就还会陷入被动,还会被人抢占了先机。怎么才能主动、率先提供更多丰富的、优质的 商品,创造市场、拉动消费呢?我们的劳动力,技术的供给如何升级,需要做哪些工作、做哪调整?这就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研究的课 题,它的目的就是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全力推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