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和看望政协经济界委员时,都提到了同一件事——脱贫攻坚。他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虽然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最后的决战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如何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
两会前夕,有一场搬家备受关注。这是四川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的阿土列尔村,因为村民出入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因此又被称为“悬崖村”。从5月10日到5月14日,作为四川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一部分,“悬崖村” 84户贫困户全部从山上的土坯房,搬进了县城的楼房。
从2015年11月中央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到钢梯进村、产业入户,再到今天搬进新房,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悬崖村”正在经历巨变。这样的变化,让同样来自大凉山的全国人大代表吉克石乌,感触颇深。
像大凉山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我国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截至目前,还有52个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没有脱贫,其中贫困人口过千人和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有1113个村。虽然剩下的贫困县和贫困村总量不大,但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还有9个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剩余贫困人口约占全国的九分之一。现在贵州正在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挂牌督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决战脱贫攻坚。
抓产业、保就业,这是目前不少地方脱贫攻坚的两大抓手。甘肃定西市所辖的7个县区都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还有通渭、岷县两个县没有摘帽,4.16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为了完成最后的冲刺,今年他们加大了产业扶贫的力度。
在贵州毕节,眼下,当地也正在连片的坝区里,在农机人员的指导下种植蔬菜。在决战脱贫攻坚过程中,贵州提出农村要来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特色农业要竞争力。
除了发展产业,劳务输出也是很多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今年,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不少贫困群众外出就业打工受到了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对减贫进程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贵州黔西南州,有70%的贫困群众靠打工来增加收入。从今年2月,贵州就针对一些低风险地区,组织专车、专列,点对点把返乡回来的劳动力输入过去,并且长期跟踪服务,保障他们稳岗就业。
甘肃定西则把就业保障的重点集中在三类人口,也就是未脱贫人口、脱贫监测人口和边缘人口。
脱贫摘帽,这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而对于已经脱贫的地区来说,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这项工作同样不轻松。仁青东珠所在的迭部县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个贫困县,近几年,利用资源优势,他们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现代农牧业,在2018年如期实现了脱贫。脱贫之后如何巩固成果,让群众持续增收,这是摆在仁青东珠面前的新任务。
搞产业、抓就业,这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举措。同时,防止返贫,还要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剩下的贫困人口只有几百万了,但是脱贫的人口有9300多万,怎么保持脱贫成果持续稳定,这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与会代表、委员认为,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也是巩固脱贫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湖南湘西州牛角山村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800元。村党总支书记、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带领村民种植茶叶,办起了茶厂,在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牛角山村人均收入达到18000多元。脱贫之后,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龙献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与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有了当家产业,怎么做大做强?全国人大代表张道衡则从自己扎根农村18年的实践中,谈起了自己的体会。
除了产业要做大做强,人才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河南信阳浉河区郝家冲村也是靠种植茶叶在2016年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去年,在全国人大代表刘文新的建议下,当地茶农把茶叶种植和旅游相结合,增加了收入来源。今年因为疫情影响,游客减少,郝家冲的村民有的在家里搞起了网络直播,销售茶叶,有的则通过展示炒茶手艺,吸引游客。这让刘文新很有感触。
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帮助如此多人脱贫。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对这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尤其是在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仍需要上下齐心,攻坚克难,扎扎实实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