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会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脑手机去看去听各新闻。这些新闻让我们了解了国内外的大事小情,生活百态。那么过去的一年国内媒体都有哪些优秀的新闻作品呢?日前,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共有294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47件(含10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1件,三等奖152件。
此次获本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解放军报、新华社通讯《生命线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闪耀——习近平主席、中央军委领导和推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纪实》主题重大、气势恢宏,文章是新闻性、思想性、艺术性高度融合的新闻精品。一等奖人民日报评论《公共辩论,求真比求胜更重要》通过对“求真”与“求胜”的辨析,彰显了党报评论在新媒体时代“求取最大公约数”的追求。其它获奖作品,如获一等奖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直播,获二等奖的经济日报的《石家庄破解水泥产能过剩难题调查》,光明日报的只追寻有价值的收视率——北京电视台《生命缘》妈妈记者团的故事,湖南广播电视台的《绝对忠诚》,采访全面深入、报道生动鲜活,越来越接地气,彰显了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的新闻素养。
我台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荣获此次中国新闻奖特别奖。2014年春节,我台调动国内国外总计44家记者站以及北京本部记者,围绕“家风是什么”进行了4000多人次街头随机采访。
面对镜头可以看到,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名人明星,不管是国内观众,还是海外同胞,对家风这个话题侃侃而谈,有感而发。《家风是什么》用朴素的,真实的手法,让传统文化、让主流价值观“活”了起来。
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仅需要记者深入群众中间,更要在工作中创新报道语言。此次获奖的另一节目《解密“狱中八条”》,讲述的是解放前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的200多位革命者在牺牲前对党提的八条意见,被一位大屠杀脱险志士记录并保存了下来的故事。而作为历史故事,节目组动用了一切可以运用的电视手段,做了当下解读,报道以史鉴今,有现实意义。
《解密“狱中八条”》节目组从故纸堆里翻出历史,把观众带回到六十多年前,用从未完整公开的历史真相和跌宕起伏的故事吸引人,震撼人,教育人。他的获奖充分说明,主流媒体只要坚定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创新,就完全有能力在日益复杂的舆论场上,创造性地发出声音、引导舆论、赢得共鸣。
此次获一等奖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专题《巡航钓鱼岛亲历》,是目前中央媒体有关钓鱼岛海域,我国海警编队巡航维权活动的最完整的现场展示。何端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在自己59岁生日之际,接到了自己盼望许久的跟随中国海警编队去钓鱼岛巡航的通知。从登船的那一刻起,除了睡觉,她手中的话筒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工作。
一直不停地录音和采访,20天的巡航经历,59岁的何端端最终呈现给听众的作品,从多个侧面生动反映中国海警编队在钓鱼岛海域维权执法的真情实景和难忘经历。
此次获奖的新闻作品是从很多候选作品中千挑万选出来的,为行业树立了标杆。现在获取新闻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新闻记者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应该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去发现去记录去传播,也应该以获奖作品不断激励自己,不断创新,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新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