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响脱贫攻坚战,全党全国上下同心、顽强奋战,取得了重大进展。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将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现在,全国有不少贫困的地方都脱了贫摘了帽,但是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如何保住脱贫战果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是脱贫摘帽之后要啃的另一根硬骨头。《焦点访谈》将推出系列节目,关注贫困地区的《脱贫之后》。今天先到湖南郴州的汝城,看看那里2018年刚脱贫的一个瑶族小村子。
湖南省汝城县有个东山瑶族村,村子虽然面积大,但可耕种的土地不多,1500多人分散居住在57个自然村,是个典型的贫困村。这几年,在各级政府的帮扶下,东山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2400多元增加到了8000多元。然而脱贫之后,他们又遇到了新问题。
朱根文过去是村里的贫困户,近两年靠种生姜顺利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去年他家的生姜种得不错,去掉成本,种姜纯收入就有六七万元。眼下正是收获的季节,朱根文种下的生姜整体长势不错,可有个别的地块的姜有病害,卖不出去。
今年,东山村种了1000多亩生姜,不仅仅朱根文家的生姜有这种问题,其他农户也有类似的反映。如果病害持续或者扩散,势必会造成减产。
像朱根文这样刚脱贫的农户,如果生姜减产导致收入减少,会直接影响到脱贫以后的生活,甚至有的可能出现返贫。为了解决生姜的病害问题,村里赶紧请来了县里的专家分析病情。
据专家介绍,这种病主要在预防,很难根治。生姜种植时根系可能会残留细菌和真菌,在同一地块连年种植可能会导致病害发生,必须采用轮耕的方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此前村民们也经过技术培训,大多都会采取轮耕的方式,但还是有一些农户,连续两年甚至三年在同一地块种植生姜。
如果轮耕的技术得不到推广,继续这样在同一地块连续种生姜,病害会越来越多,产量会越来越少,不仅赚不到钱,还可能颗粒无收。跟生姜种植一样,水果作为东山村的主导产业之一,也面同样面临着技术性的难题。这几年通过产业发展,东山村的水晶梨种植规模由2014年的600多亩已经扩大到了2000亩。不少新种下的果树也出了问题,贫困户徐敏一家靠产业扶贫贷款和亲朋好友的支持种下了40亩水晶梨,有一部分树苗今年挂果的时候就出现了异常。专家说跟农家肥有关,发酵不够。
这几年,东山村的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贫困户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虽然收入上能达到脱贫的标准,但产量产值势必会受到影响。
同样是种水果,懂不懂技术,结果可能是天壤之别,在这一点上,贫困户徐兰太最有发言权,去年老徐家用过去的土办法,种的奈李个头小,只有20%左右能达到商品果的标准,村里的扶贫工作队请市里的专家来培训技术,一堂课就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收益,商品果达到了80%以上。
老徐家种了10亩水晶梨和四分地的奈李,今年的奈李市场行情好,这四分地的奈李产值就达到了8000多元,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学好技术的决心。
村民种植技术的短板已经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头号难题。大家都明白,如果管护不好,病害防治不到位,就可能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这对很多刚脱了贫的农户而言,可能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刚脱贫的群众底子薄,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弱。按照中央的要求,脱贫不能脱政策,摘帽不能摘扶持,尽管整村脱了贫,但村里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依然留在村里,为了解决村民们的困难着实费了不少心思,除了请专家到村里培训,手把手地教,扶贫干部们白天要到百姓家和田间地头去“日访”,晚上有时还要组织村民进行“夜谈”,一来是为了解决村民的困惑,同时也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农产品大量上市的时候,价格往往要便宜一些,如果能储存好错峰销售,价格势必会提高一些。罗庚亮是刚刚摘帽的脱贫户,家种了七八亩生姜,去年自己动手挖了一个地窖储存生姜,存到今年四月出售,价格比去年翻了一番。
如果去年没挖这个地窖,老罗家的三万斤生姜一斤就要少卖一块钱,三万元对一个刚脱贫的农户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脱贫以后,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提高群众收入,县里鼓励村民多挖地窖储存生姜,还出台了相应的奖补政策。鼓励大家多种生姜,把生姜放在地窖里面,价格可以成倍提高。
考虑到村里还有水晶梨、辣椒等其他农副产品,不能挖地窖储存,驻村扶贫工作队还联系上级帮扶单位,筹集资金给东山村新建了一个1200立方的冷库,帮助他们应对市场风险。
脱贫容易致富难,老百姓最担心的还是种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卖个好价钱。以前,东山村的农副产品都是村民自己拿到附近集市上出售,或者等待外面的客商前来收购。销售渠道把控在别人手里,行情好的时候压价,行情不好的时候就不来收。
村里想把市场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苦于没有带头的人,徐强勇是土生土长的东山村人,15岁就随亲戚外出经商,在外见过世面,村里的驻村扶贫工作队找到了他,希望他能进一步帮村里拓展农产品市场。
徐强勇一方面利用以前的客户资源进行销售;另一方面准备拓展新的客户资源;他还想通过电商平台,把品质好一点的产品销往全国。
村里原本也想通过电商平台,把农产品的销售半径进一步扩大,但没有懂技术的人才,在徐强勇的推荐下,驻村扶贫工作队找到县城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几次磋商下来慢慢有了眉目。
湖南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东山瑶族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曹健告诉记者,现在平台正在构造中,依托于大的电商打包,用这种方式摸索着往前走。
东山村原本底子薄,这几年发展产业脱了贫,可脱贫以后在资金、技术、市场等各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困难,在各级政府部门和扶贫单位的帮扶下,已经有了一些突破,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村里还特意申请了“东山水晶梨”的注册商标,准备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
湖南汝城县委副书记何青松说:“品牌、市场、资金、技术,这四个瓶颈解决了以后,对我们汝城县巩固脱贫成效,防返贫、防致贫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实现零错退、零漏评、高认可度的高质量脱贫。”
记者告诉我,东山村过去因为穷,有40多个大龄单身汉都取不上媳妇,而到今年,已经有10多个通过产业发展富裕起来,成了家,这可喜的变化也是脱贫成果的一个缩影。脱贫不是一蹴而就,脱了贫也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这几年,全国还有很多像东山村一样的贫困村脱贫了。如何把产业发展得更好,把脱贫的成果巩固好,实现稳定脱贫,还需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保证脱贫质量还要克服很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