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如何报道好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如何展示共和国伟大历程特别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是记者的职责和使命。在目前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一些中央和地方媒体通过“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对“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有了更深感悟。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自6月11日在江西于都启动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及长征沿途13个省区市的主要媒体,组建全媒体报道团队,融合多种报道手段,以红一方面军走过的路线为主,回顾长征路上的重大战役、重大会议、重大事件,深入挖掘艰苦卓绝斗争历程中的感人事迹,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路走,一路发出多篇报道作品。
关于长征的许多历史故事早已在史料和纪念馆中为人熟知,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这些年很多媒体也举行过,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重走长征路,又将怎样进一步再现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在采访期间,江西、福建两省都是高温、高湿的天气,记者冒着雨,踏着红军走过的足迹,跋山涉水,体验当年红军战士长征的艰辛,为每一次到达和每一个发现而兴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何岩柯说:“我们注意到村子里面的很多人家的门板,是没有办法严丝合缝地扣在一起的,很多老房子的门板,要么就是左边的门板比右边大很多,要么就是左右只能搭在一起,而没有办法真正地互相咬合在一起。我们就问当地人这样一个门板是怎么回事儿,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吗?”
在福建长汀县的中复村,记者发现了老房子的奇怪现象,如果不是当地的风俗,那么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记者决定挖掘埋在历史深处的故事。
何岩柯说,在当时的松毛岭战役中,中复村村民把自己的门板全部都拆下来捐献给红军,或者作为防御工事的搭建,或者作为担架来抬伤员,战争结束之后,不可能再把自家的门板原原本本地找回来,所以就变成了这样七拼八凑的样子,直到现在,还有很多老房子都是这种状态。
当中国共产党确立自己是一个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党,自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长征路上这些七拼八凑合不拢的门板,锈迹斑斑的马镫,红军军号歌谱单,都在生动地体现着这种感情。
“长征路万里行”报道团队自6月11日出发以来,从赣南老区到闽西革命老区,再到到粤北、湘南,踏着当年崎岖的山路,追寻着红军的足迹。
何岩柯说:“我们把行程设计得非常紧密,因为我们不想错过任何一个跟红军长征有关的地点,哪怕是一个村、一个乡,我们都要尽可能地去走到,只有我们真正地到了那里,才有可能去发现新的东西,我们去真正重新审视和重新呈现这样一段红色的故事。”
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深入采访老革命与红军的后代。这片红色土地上,刻下了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也深深地感染着采访团队。
新华社记者刘羽佳在福建长汀采访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红军桥,桥上有一道刻度线让她印象很深刻。
说起这条刻度线,当地的群众有很深的感情:这是当年红军的征兵线,很多人家的孩子就是从这里开始跟着共产党往前走。
刘羽佳说:“这条线大概是一米五左右,是一把长枪加一柄刺刀的高度,超过这个高度说明这个人可以扛起枪走向战场了。听说当时有个子不够的小孩子,为了够到这个线的高度,偷偷在鞋里放稻草,就是为了骗进这个红军队伍,其实大家都知道参加红军面对的是牺牲,那这些年轻人还是一往无前,不畏牺牲去走上这条长征路。听完了这些故事然后再看这个线的时候,我是感到很震撼的,我想这道线中就是蕴含了当地百姓跟着党找出路,这样朴素却坚定的信念。”
随着采访活动的进行,越来越多感人的长征故事被更多网友了解。人民日报的文章《网友关注“记者再走长征路”不忘初心,长征永远在路上》: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网友“雨田雪木”发表评论说:我们年轻人应该多了解长征故事,多学习长征精神,同时搞好生活和工作,为社会作贡献,为群众办实事。网友“放下”留言:吃苦耐劳,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红军前辈的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现代人。网友们认为,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长征精神永远不过时。
这次记者重走长征路,也是一次践行记者“四力”的综合体现。新闻媒体必须要锤炼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全面提升记者的业务本领。在“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报道活动中,许多记者深入基层,抓住问题要害,做出高质量的作品。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纸媒纷纷开辟主题报道专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则总体部署,层层落实,策划制作多种大型系列主题报道,各节目频道也采访制作大量符合自己频道定位的节目。省一级和行业媒体也相应发掘利用自身优势,做出视角独特的报道,反映各行业、各领域70年的辉煌成就。
今年不仅是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70年来,人民政协这个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充分发挥民主协商的作用,成为国家建设的奋进者和助力者。怎样抓住特点报道出新意呢?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有许多是国之重器的设计者、研究者、制造者和运营者,人民政协报为这些科学家委员们专门开辟《大国重器 我和我的祖国》专栏,记者走近这些委员,揭示他们和祖国共同前行的命运。大国重器如何靓起来?“飞架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大鹏一日同风起”的大型运输机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强健中国脑”的中科院院士段树民……这些多年来默默托举起国家重大工程的科学家们,隆重走进了公众的视野。记者在采访中逐渐明白,大国重器之所以“重”,除了承载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使命,还因为它蕴含着无数人为此不屈不挠的梦想和坚持。
30年韬光养晦、潜心钻研,国产大飞机运-20一朝冲天,它的总设计师唐长红用网友的话来说,是“行内牛上天,行外藏功名”。记者在采访手记中感慨,这位深藏功与名的科学家始终认为,自己的成就是建立在国家各领域积累的工业能力和科技基础之上的。
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说:“大飞机不但是一型飞机,更是一个国家安全的代表,国家工业能力的体现,实质上是一个强国的标志。”
记者深入到一线,行走在基层,不仅增强了脚力、锻炼了眼力,而且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中国为什么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而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人们也将看到、听到更多有思想、有品质、有影响力的作品。记者的报道,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认识了许许多多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发展而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甚至牺牲生命的奋斗者。他们的精神,也将激励更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作出新贡献,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