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好了,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除了百姓自娱自乐,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必不可少。比如博物馆、图书馆,电影、演出等 等,都是公共文化的载体。相比经济条件好的地方,一些经济欠发达和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能提供的服务还并不多。那么,怎么让这些地方的人们也能有更好的 文化生活呢?
35岁的扎西在四川省甘孜县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师,主要工作是彩绘。当地谁家盖了新房子,需要在墙壁或房梁柱子上画画,大家就会请他去。
扎西告诉记者,两三年前,自己还是绒岔村的普通村民,主要靠务农或上山采挖虫草为生,收入较低且不稳定。如今他学了彩绘,每年能挣5万元左右,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县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培训班,让他有机会从2013年开始向“甘孜彩绘”传承人学习。
如今学业有成的扎西一有空还会到县文化馆向老师学习请教,老师身体不便的时候就由他来给其他同学讲解。
甘孜县文化馆投入使用以来,作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基地全部免费开放。除了藏画彩绘班,还有美术、电子琴、书法、甘孜踢踏舞等6个培训班,并且全天候开放,群众可以随到随学。
送文化下乡,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把百姓请进来再走进寻常百姓家。在草坝子上席地而坐,正和村民唠家常的是扎巴,他的官方身份是道孚县政协副调研员,而在群众口中,他是“大哥”、“小弟”。
虽然扎巴用着很直接的话指出了一些村民在观念认知上的不同,但村民们却听得津津有味。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脱口秀”。因为他是以摆龙门阵、拉家常的形式,站在老百姓同一平台上,应用俗语、谚语来讲述百姓自己的故事。
原来,村民眼中的“脱口秀”还有个官方名称,叫做“群众宣讲员”。目前,甘孜州已经在全州范围培养了5000余名群众宣讲员,他们分布在各部门、各乡村。讲述内容大多围绕“守法、感恩、团结、和谐”等主题,把原汁原味的草坝子文化送到田间地头。
在甘孜州,农牧民们住得都很分散,聚在一起也不容易。因此,在每次“脱口秀”结束后,道孚县还会配套地送文艺下乡,由县里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专业演员和村民们一起跳锅庄,载歌载舞,共享喜悦。
在甘孜州,地广人稀,山高谷深,自然条件和气候恶劣,开展公共文化活动也比较困难。比如在道孚县最远的乡政府驻地离县城达176公里,流动电影 放映员去一次需要花8小时左右。目前,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保证“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同时,也在探索由室外放映向室内放映的转变。
在甘孜州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除了文化馆、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工程的实施,还有正在进行的广电节目农牧区无线覆盖,这些较好地解决了农牧民观影难、看电视难、听广播难、看书难的问题。此外,各地也因地制宜地开展着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就在于打通衔接百姓需求的“最后一公里”。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鲜明,一些地方以传统文 化为基础,从百姓需求出发,因地制宜,措施得力,让传统文化有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也说明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到位方能事半功倍,让百姓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