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良英,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他们的生活大不相同,可是麦麦提图如普却叫尤良英“阿恰”,也就是姐姐,尤良英也把麦麦提图如普当成了弟弟,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尤良英是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三团11连的职工,正在帮她修剪枣树枝的维吾尔族小伙子叫亚森,来自和田皮山。不久前,尤良英在给棉花打药时扭伤了脚,短时间内不能下地干活,亚森赶紧带着几个维吾尔族朋友从皮山赶过来给尤良英帮忙。
亚森的爸爸名叫麦麦提图如普,认识尤良英有十年了。两家人虽然隔着一个塔克拉玛干沙漠,相距700多公里,但是两家的联系却从没有断过,亲如一 家人。麦麦提图如普说:“无论以后我变得多么富,她变得多么穷,或者她变得多么富,我变得多么穷,对我来说无所谓,她是我的姐姐,我是他的弟弟。”
这样亲密的关系,缘起于一次借钱。十年前,麦麦提图如普因为妻子贝丽古孜生病,急需1万元钱,不得不向尤良英借债。在还钱时,尤良英发现他家并不富裕,她不但暂缓了催款,还萌生了帮助麦麦提图如普一家,让他们尽早富起来的念头。
就这样,2006年一开春,麦麦提图如普一家来到了十三团。这一年,麦麦提图如普挣到了24000元钱,加上尤良英额外给的4000元,他彻底 还清了外债。看到劳动成果,麦麦提图如普的干劲儿更大了,每年农忙,他都会和家人来到团场干活。渐渐地,他发现,团场的技术和老家的技术不太一样,主动提 出想学一学。
在尤良英手把手的帮助下,麦麦提图如普不仅学会了种棉花,还包括种大枣和核桃。为了让麦麦提图如普一家日子过得更好,从2008年开始,尤良英 为麦麦提图如普陆续垫资20多万元,帮他在皮山发展果木种植。每到种植的关键技术环节,尤良英都要穿过茫茫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来到皮山,亲自去他的地里指 导。麦麦图如普家从2005年的7亩6分地,扩大承包到20多亩,土坯房换成了砖混结构的新房。
看到麦麦提图如普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达里格村村民也看到了学技术的好处,而尤良英每次去村里,大家都主动来取经。今年,达里格村十几户红枣 种植户地里的红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果腐和提早脱落,直接影响到产量,麦麦提图如普家的果园也是如此,可就是查不出具体的原因。这几天,尤良英放心不 下,尽管脚伤未愈,还是忍痛来到村里。很快,地里出现的问题都得到了尤良英的诊断,大家伙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和田地区皮山县木奎拉乡达里格村村民艾比布拉·麦麦提艾力告诉记者:“我在她那里拾过三年的棉花,我想的在这里好好学(技术),我的棉花也会好起来,所以特别相信她。”
在尤良英的影响下,麦麦提图如普不但自己致富,还把自己学到的技术统统教给了其他村民,带领大家伙儿共同致富。
达里格村村民莎依普赛提买买提种植棉花已有十多年。前几年,她家每亩地籽棉单产只有80公斤左右,在麦麦提图如普的指导下,从2008年开始,她家地里的籽棉亩产提高至300公斤以上,家庭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麦麦提图如普说:“我学了(技术)以后,觉得不光是我自己学,别人也学才会有意义的。我的生活条件好了,我有可能帮助到别人,也有可能别人看着我的生活条件变好了,别人也跟我学这种经验(技术),或者问我,你的条件怎样才变好的,我们也学一下,会有这种想法。”
如今每年农忙时,达里格村的很多年轻人都要求跟着麦麦提来十三团打工挣钱学技术。从2005年至今,麦麦提已经将本村的800多个村民带到十三团务工,平均每人每年都能挣1万元以上。
今年开春,麦麦提图如普专门在尤良英家旁里种了两棵桃树和两棵李树,还叮嘱儿子亚森勤浇水,麦麦提图如普说,这几颗桃李树有着特殊的含义:“代 表我和尤良英两家人的亲情树,就像一家亲人一样,虽然不是同一个民族,就跟桃李树一样,根是连在一起的,就像一个爸爸妈妈生的,像亲姐妹一样,以后麦麦提 走了,这棵树就陪伴在尤大姐身边,以后我的后代和尤大姐的后代也像这棵树一样,亲如一家,这样过下去,永远不要分开。”
麦麦提图如普在种下这几棵树的时候说:我来姐姐家干活十年了,如果有一天我来不了了,就让这4棵树代替我陪伴着姐姐全家。这是亲人间才会有的、发自心底的牵挂。他们的故事也感动了无数崇尚真诚、渴望幸福的中国人,因为,在祖国的大家庭里,我们都是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