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CTV1直播网』,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CCTV1节目表
当前位置:直播首页 >> CCTV1栏目 >> 焦点访谈 >> 正文

焦点访谈 20180919 织里的一天

焦点访谈时间:2018-09-19来源:央视网收藏本页报错


(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今天节目我们要说的是浙江湖州的一个镇——织里,说它是镇,它的面积却超过了一个城。虽然位于浙江,但长期居住在这里的,70%都不是浙江人。织里人从未曾辜负过这个“织”字,织里历史上就以织造业闻名,“户户皆绣机,遍闻机杼声”,说的就是织里。这里的人手巧,80年代,很多人家里用的绣花枕套就来自织里。现在,全国市场上超过一半的童装,也产自织里。有人说,织里是出奇迹的地方,从镇到城,从农民到企业家,改革开放40年来,织里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来看看织里的一天。

织里人家的一天,大多是从烧水开始的。沈水荣在织里镇上做了21年童装,每天清晨,他要提前烧好30几个工人一天的饮用水。

沈水荣的工厂,一二层是车间、店面,三四层工人住宿。这种“三合一”的小工厂是织里最传统也是最多的模式。20多年来,靠着做童装,沈水荣一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沈水荣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就乡下几间破房子,现在我们街上面洋房都买好了,我都买了三间厂房,这三间厂房现在值起来要好几百万,像我们这样条件的织里人还是挺多的。”

这里卖的是样衣,每天早上,街上的老板们来这儿淘样衣,然后回去打样、生产。他们生产出来的童装,大多通过这个市场销往全国。这里以大宗批发为主,早上9点多,正是各地客商来看货的时间。

中国织里童装城负责人陆峰说,这是织里最老的一个市场,到现在为止,这个童装城的商户已经达到1400多个,年销售量稳超90亿元,它的产品基本上都销往全国各地的二级批发市场。

几十年来,织里的童装产业就是以这样的模式急速发展。1992年,湖州市政府在织里设立经济开放区;1995年,织里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进入2000年后,织里全面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2016年,入选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40年来,织里从几条老街,发展到如今25平方公里的规模,全镇13000多家童装企业,常住人口超过45万。

织里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产业的急速扩张带来了财富、带来了人口集聚,同时也带来了阵痛。“三合一”厂房隐患重重,人口集聚,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凸显。2006年,织里一个月内两场大火,23人丧生;2011年,织里发生因税引起的群体事件。当时,一个重大抉择,摆在了织里当地政府的面前,童装产业,是走是留?

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党委书记宁云表示:“这两把火以后,也把我们烧醒了,我们讲凤凰涅槃,整个产业也要凤凰涅槃,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

在织里童装设计中心,经常有小型的童装秀,每次,只要时间允许,童装设计师石金会都会去看。2014年,石金会把设计师工作室从广东搬到了织里。4年时间,他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陀螺,一刻也停不下来。

刚到织里时,石金会的客户不多,他需要一家一家上门,和老板们反复去讲品牌、风格、定位,而这两年,主动来找他的客户多了,老板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石金会说:“以前注重的是爆款,就是说我十个款里面,不需要多,你给我两个款爆款、三个款爆款,我一年赚个几十万、几百万就OK了。大家都开始做自己有调性的东西、有风格的东西,做品牌的东西,所以我们的单子就会越来越多。”

像石金会这样的设计师工作室,在织里童装设计中心,有20家,他们都是织里政府以优惠政策吸引过来的。2013年,织里新的童装城落成。和老市场不同,这里不卖大路货,不做大宗批发,在这里展示的童装都来自织里有品牌的知名企业。

宽敞安全的厂房、完善的配套设施、便捷的仓储物流,这是做了几十年童装的张伟中做梦都想要的生产环境。2016年,织里童装产业示范园刚开园,张伟中第一个搬了进去。以前在街上的“三合一”厂房里生产,他总是提心吊胆,现在觉得无比踏实。

搬到产业园后,张伟中做的童装也变了,以前大家做的品种样式都差不多,现在他转型专做羽绒服,制作工艺更复杂,要求也更高。

2006年两把大火之后,织里当地花大力气对所有“三合一”厂房进行了整治。他们创造性地把生产区域和住宿区域进行了水平隔离,并且在楼房外部修建了消防连廊和逃生梯。虽然经过验证,这种方法能有效地防范火灾,但是毕竟织里的“三合一”工厂太多,又都集中在人口密集的街上,因此,2014年,织里政府开始打造这个产业示范园,希望引导有规模的童装企业入驻园区生产,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织里童装产业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冯海明告诉记者:“这个转型升级当时考虑,是在安全的基础上去转型的,之后我们市政府、区政府和镇政府统一提出三进思路,是生产进园区、交易在街区、住宿进社区。”

今天对于陈婷婷一家来说,是个大日子。孩子要上学了,开学前,学校让带孩子过来做个面试,以便更好地分班。

虽说这个面试不是选拔性的,等在外面的陈婷婷还是紧张得不行。直到孩子高高兴兴出来了,她的一颗心才落了地。

这所学校是织里最好的一所小学,因为不是本地人,陈婷婷一直担心孩子进不去,琢磨着肯定要找人。没想到,事情比她想像的要简单得多。

织里45万人口,像陈婷婷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有35万。发展童装产业离不开人,为了把他们留下来,在织里安居乐业,这些年,织里政府的钱都花在了建学校、修医院、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上。安徽歙县在织里打工的人多,政府就想办法和歙县沟通,在医院专门为歙县务工人员设了个窗口,他们门诊和住院费用在织里就可以结算。去年,织里政府通过努力,又和7个省达成协议,这7个省的务工人员,在织里的住院费用也可以异地结算。

临近下班,织里镇行政服务中心还不断有人过来办事。很多以前要到湖州市去办的事情,现在这里就能办。以前,织里镇的管理体制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随着这些年人口集聚,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无法匹配了。为此,当地大胆改革,从2012年开始,湖州市和吴兴区包括公安、国土、市场监管等9个行政部门,先后在织里设立分局,下沉人员,直接为新老居民服务。2014年,织里镇又进一步在镇级下面,设立了4个二级街道和两个办事处,把镇上所有干部下沉到社区,同时通过招聘补充人员,扩大管理队伍。

宁云说:“我们不是简单地建立街道的问题,也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个层级,我们是把所有的力量,全部要下沉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我们行政执法的、交通管理的、食药品管理的这些职能,都下到社区,让我们的社区干部看得见、管得着。”

晚上的织里依然热闹,白天生产的童装,晚上都要打包运走,很多厂子要一直忙到深夜。每天,联合路面巡查也会从白天持续到晚上。车辆违停、卫生、业主占道、消防、流动摊贩,事无巨细,看见了都要管。就是通过像这样绣花似的精细管理,织里才慢慢变了模样。

这是织里的一天,其实也是每天的织里。每天织里都有新的故事,新的变化。产业正在转型,城市正在变美,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们也越来越踏实。都说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织里在40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既要见GDP,也要见人,把产业、城市和人有机融合,才能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这是经验,也是示范。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4 CCTV1在线直播 www.cctv1.tv CCTV1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留言建议 免责声明 CCTV1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