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有一位研究“一带一路”的专家说,这几年他到世界各地去调研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变化:当初,大家对“一带一路”这个概念更多的是陌生、观望,而现在,问“一带一路”是什么的人少了,人们问得更多的是怎么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加强合作。合作,就需要更多的了解。这几年,我们到国外参与建设了很多大的基建项目,造了很多路,修了很多桥,但如何在文化之间修更多的桥,在民心之间修更多的路,同样也是“一带一路”上的一大课题。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就强调,要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交流蓬勃开展,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卓有成效的民生援助。
8月24日一早,赞比亚的巴尔莫勒尔村就热闹起来。这一天,中国四达时代集团的技术人员将过来给他们安装卫星电视,大伙儿早早地就在村口等上了。
巴尔莫勒尔村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郊区。过去,村民通过电视节目了解世界的渠道很少,更别提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了,大多数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停留在多年前的功夫电影。
村民诺亚·姆库佳对中国的影视和美食节目都挺感兴趣,她想知道,中国菜是怎么做的?中国人的民族舞蹈是怎么跳的?她的孩子还希望有一天能到中国去学习。
在非洲的一些村庄安装卫星电视,让当地人有机会深入了解当代中国、了解世界,这是两年前中国做出的一个承诺。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为非洲1万个村落实施收看卫星电视项目”就属于其中的人文合作计划,这个计划也被称为“万村通”。因为拥有覆盖非洲的直播卫星网络和成熟的运营能力等,四达时代集团最终被定为这个项目的实施方,而巴尔莫勒尔村则幸运地成了这“万村”中的一员。
赞比亚信息和广播服务部部长朵拉·西莉亚说:“四达集团的‘万村通’项目对我们赞比亚来说非常重要,电视节目现在不仅仅只是为了娱乐,事实上电视节目可以促进社会发展,从电视上,学生可以学习数学知识,农民可以学习农业知识,人们可以从电视上得到资讯、金融、银行等信息。我们希望中赞之间能够继续‘万村通’这样的合作项目。”
这一天,安装队给村里带来了2套太阳能投影电视系统,1套太阳能数字电视系统,它们被安在了村子的公共区域。还有20户人家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装置。不过,这20户人家今后收看卫星电视要缴纳收视费,每月2.5美元,可以收看到来自非洲本地、中国媒体和四达时代的自制节目等不少于30个频道的节目。而收视费将被用于后期的设备维护。
现在,在实施“万村通”项目的25个国家中,有23个已经完成了政府换文,2000多个村庄已经安装完毕,到2019年3月将全部验收完成。
其实,在“万村通”建设全面启动之前,赞比亚、塞内加尔等地就曾来过一些传播中国故事的特殊客人,他们是四达时代“影视大篷车”放映队。
四达时代集团董事长庞新星说:“当然现在的大篷车,既不同于印度电影里面的那种大篷车,也不同于我们小时候的电影放映队,完全是用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在农村地区来放映我们译制配音的中国电影。不仅仅让他们看到中国的电影,而且他也能够接触到中国的现代科技成果。”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熊出没》、《夏洛特烦恼》……这些新鲜的来自东方的影视作品前后吸引了数万人前来观看,所到之处,都像过节一样热闹。
虽然文化不同,但一些相通的情感却正在无形中拉近彼此的距离。
塞内加尔卡乌尔木撒村村民弗朗索瓦说:“我觉得看电视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交流方式。通过看电视节目、通过主持人的讲解,你能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未知的世界。比如我的孩子们,他们就通过看电视学会了如何使用筷子吃饭,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文化交流。”
通过影视作品增进了解多少还有些距离,真正走近彼此,用眼睛去看,用脚步去丈量,体验自然又有所不同。“一带一路”倡议5年来,各国民众间的交往频率明显增多。目前,中国已与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直航,每周约有5100个航班。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地,人们到沿线国家旅游的热情也不断高涨。
今年5月,泰国小朋友红丽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和她一起的还有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七国的20多名学生,他们参加的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少年手拉手活动。
中国到底发展成什么样子了?中国小朋友平时都爱做什么?从西安到北京,从杭州到珠海,一路走来,小朋友们用自己的眼睛感受着,体验着。而这项由中华慈善总会发起的系列活动不仅仅在中国,在其它几个国家也都先后启动。
“一带一路”手拉手活动执行团长卢勤介绍:“‘一带一路’所有的孩子都是这个路上的追梦者,也是圆梦者,在这个路上如果他们从小交上朋友,长大就是真朋友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相识相知相继交朋友,一路走来,他们认识了这个世界,认识了中国,对中国也充满了感情,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除了方寸荧屏和近距离走访,更深层次的了解当然要去研究这个国家的文化、学习他们的语言、理念和科技等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沿线国家来我国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多,2017年就超过了30万人。
在肯尼亚小伙儿卡里乌的家乡,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蒙内铁路已于去年建成通车,为肯尼亚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不过,建好铁路并不是终点,承建方中国路桥公司还与北京交通大学签了协议,要持续为蒙内铁路培养本土化建设、运营与管理人才。
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卡里乌说,肯尼亚跟中国的关系很好,所以帮助肯尼亚,也要肯尼亚铁路进步。毕业后自己要回到肯尼亚,使用在中国获得的知识,肯尼亚的交通也会很快、很方便的,对肯尼亚的发展很有好处。
现在,国内还有很多高校都在通过各种方式,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国际化人才。不仅仅是在国内,在国外的一些已经建成的“一带一路”项目上,有关机构也在尝试提供后续的运营管理培训服务,以增进民心的相通。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说:“亚的斯亚贝巴轻轨,前期施工方是中铁二局,但后期的运营方,深圳地铁就参与,今年深圳地铁的员工就要回国了,因为当地人已经掌握了一套运作和管理的技能,深圳地铁还给当地人编教材,地铁轻轨怎么管理,(当地工作人员)穿着深圳地铁的服装,用着深圳地铁的教材,这是不是也是软联通?对你的好感在上升,又构建了相互欣赏的人文格局。”
正像老挝歌手阿提萨唱的那样:齐心协力、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所一直倡导的原则。过去5年来,除了那些重资产项目,中国也在和有关国家互办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促进科技、教育、智库等各领域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良好的民意基础。或许真正的了解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但通过音乐、通过文化,人们的心正在走得越来越近……
“一带一路”,伴随着互联互通。说到联和通,我们的老祖宗造字很有意思,联字的繁体,左半边是耳,右半边是丝,意思是两两相连,丝连不绝;通字是走之底加个用,意思是彼此来往,交换物用。过去这5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亚、中东欧、非洲甚至拉美的一些国家更多地进入我们的视线,有些人或许已经用脚步去丈量那里,变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多来往,多交流,多交换,彼此的联系才会更紧密,心灵才会更相通,合作也才会更顺畅。未来,我们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