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CTV1直播网』,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CCTV1节目表
当前位置:直播首页 >> CCTV1栏目 >> 焦点访谈 >> 正文

焦点访谈 20180807 库布其的绿色奇迹

焦点访谈时间:2018-08-07来源:央视网收藏本页报错


(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治理沙漠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消除贫困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两个世界难题叠加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但是,这两个相互叠加的难题,在中国找到了破解之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沙漠得到治理,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沙漠变绿了,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也变富了。今天,我们就走进库布其沙漠腹地,看看沙漠里的绿洲,沙漠里的生活。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这里的景象与人们通常印象中的沙漠有很大的不同,不仅有树林、草地,还有湖泊,大片的沙丘被周边的绿植锁住,不再流动。

以往,库布其沙漠在当地人眼里就是一条横行肆虐的黄龙。

鄂尔多斯市林业局局长韩玉飞介绍:“南部用乔灌草的办法,把它围起来治理,防止风沙蔓延,然后采取北堵,靠近黄河这边,我们采取锁边林带的办法堵住它,防止向黄河里面输送泥沙,中间,我们通过十大孔兑,还有一些道路,把它进行切割治理。”

南围北堵,中间切割,说起来简单,但真正锁住库布其这条黄沙巨龙,库布其人的付出是常人很难想象的。30年来,这里涌现出许许多多来自民间的治沙英雄,更有以亿利、伊泰、东达为代表的许多治沙企业。在政府的主导下,全社会各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30年里沙丘整体高度平均下降了一半,三分之一的荒漠得到治理。

然而,面对这些亮丽的数据和画面,人们很难想象,30年前,这里曾是风沙漫天、一眼望不到边的“死亡之海”。

达拉特旗官井村治沙带头人高二云说,当年风沙太大,村里还发生过小孩出门几十米就迷路丢失的事件。

为了生存,无数像高二云这样的库布其人以自己的方式开始了抗争。

1999年,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凝聚了杭锦旗13万人民心血和汗水的库布其第一条穿沙公路建成通车。进入新世纪,鄂尔多斯市以地方人大立法的强势政策开始实行最严格的禁牧休牧,封禁保护措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随之推进,各种防沙治沙技术层出不穷。

设置网格沙障,防止沙丘流动,同时在沙障内种树种草,这是早期治沙的主要技术。在后来的治沙实践中,亿利集团带动当地百姓大力发展沙漠经济作物甘草种植,每年可产生一亿多元的利润,并跟进发展沙生态旅游康养等项目,加之其他企业在沙生植物深度利用等方面逐渐产生效益,给治沙注入后续动力,反哺治沙科技的创新,一些新的治沙技术也开始应用。

看似简单的微创植树法,树木成活率可由20%提高到80%以上。十几秒就可以种一棵树,效率成倍提高的同时,每亩可节约成本1200元以上。这是近年来沙漠治理的主打技术之一。

除了微创植树法,亿利集团还和科研院所合作,发明创新了风向数据植树法、无人机弹射飞播法、甘草平移治沙技术、种质资源技术等一些列沙漠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

与垂直栽种法相比,甘草种植平移法不仅固沙和绿化效果提高10倍,更可以大规模推广,在杭锦旗有130多万亩人工种植的甘草,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用平移技术来种植的。

技术是基础,但有规划、成规模是治沙的关键。库布其人开始了治沙模式的艰难探索。

库布其西部的生态修复区,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也是亿利“一带三区”治沙规划的生态保护区,属于亿利治沙的第四期工程,但是实施过程异常艰难。

当年,当地政府和亿利的技术人员挺进沙漠腹地考察规划时,越野车在高耸的沙丘中颠簸行进,亿利沙漠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吉树摔下车,身负重伤。这次事故造成张吉树腰椎压缩性骨折。除了车辆事故,在一次人工飞播造林中,飞机失控,造成飞机损失,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除此之外,由于植被密植、鼠兔灾害等,在起初的治沙阶段,也走了不少弯路。

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库布其人的治沙信念更加坚定了。

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介绍,他们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来进行综合治理,称为治沙生态的五结合。

所谓治沙生态五结合主要是指:生态移民、封禁保护、自然修复、机械化和人工规模化治理、构筑生态系统能力的五结合措施,综合推进,立体化治理。要成规模治理,这首先就要把治理区内散居的牧民移出来,并且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问题。

道图嘎查移民新村致富带头人孟和达来说,自己弄是单打独斗,资金、劳力不够,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农牧民参与,一起弄,效果最好。

孟和达来所在的道图嘎查在规划的治理区内有36户散居的牧民,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和动员下,如今已经全部移至移民新村,亿利集团出资2700万,不仅让移出的牧民安居,还让他们出工出力参与治沙,开展多种经营。

同时,企业运用科学的治沙理念和手段,成规模治理,效果非常明显。

在两万亩的亿利光伏发电基地,板上发电,板下固沙,其间种植沙生植物,饲养禽畜,发展沙产业,形成立体化的小生态,同时带动附近的农牧民以民工联队的形式参与建设和养护管理。

亿利乌兰木独民工联队队长张向前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的沙害现在变成沙利了,我们现在可喜欢这个沙子了。沙子就是我们的生存的根本,这就是钱,这就是钞票,下面这东西(甘草)多好。”

张向前的民工联队有二三十人,类似的民工联队在库布其有200多个。

“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逐渐成型,被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而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人心,库布其人的治沙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任先生是鄂尔多斯市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去年底他带着资金找到达拉特旗政府,想要一块沙地治沙绿化,同时搞沙漠康养项目以图未来的营利,没想到却被婉言谢绝了。

没有治理过的沙漠土地租金非常便宜,又能享受国家的政策扶持,企业有自己的盘算,但达拉特旗这块狭长的沙漠经过多年治理,基本达到了生态的平衡点,对于外来企业的项目,当地政府更希望在原有薄弱林带的基础上提高林带质量,但这样地段租金又会大幅增加。

有数据统计,库布其沙漠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分别由2002年的0.8%、16.2%增加到2016年的15.7%和53%。一方面有企业带着资金想进驻沙漠治沙,门槛提高了,另一方面,库布其的治沙模式也开始走向全国。

中国林科院防沙治沙首席专家杨文斌认为,库布其模式是在国家和各地政府领导下,在国家生态建设支持下,企业牵头,走出了一条治沙的路,这个路应该是可复制的。

亿利沙漠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吉树说:“目前我们在甘肃,已经种植了十几万亩梭梭,还有一万亩甘草,同时我们搞飞播造林30万亩。”

现在,包括甘肃、新疆、西藏、青海、云南、河北等地,在荒漠化治理上,都能看到库布其的影子,去年12月,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还获得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而库布其的治沙技术也正在向伊朗、沙特、巴基斯坦和非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延伸。

库布其沙漠从“死亡之海”“生命禁区”变成今天的“沙漠绿洲”“财富之地”,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顺应自然,沙漠也能够和人类和谐共存。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努力;需要科技创新、产业开发、市场机制的协同发力;更需要勇于担当、吃苦耐劳、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而库布其在为中国生态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也正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为全球荒漠化防治带去绿色希望。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4 CCTV1在线直播 www.cctv1.tv CCTV1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留言建议 免责声明 CCTV1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