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母亲河的生态保护是事关子孙后代的大事。为此,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那么沿江各省近两年有什么举措?长江的生态环境有没有改善?这个夏天,中宣部组织了“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来自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部分地方媒体的160多位记者参加。
这次长江经济带主题采访活动的起点是云南丽江,丽江位于长江上游,是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记忆遗产的保护地。长江干流金沙江流经丽江段,有600多公里,还有大小支流90多条,这里水源的保护程度如何,无疑对长江中下游和生态的影响巨大。
多年来,丽江在保护金沙江的生态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长江第一湾的玉龙县石鼓镇,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干部群众就自发在沿江种柳树,不但保护了堤岸和生态,还美化了环境。如今,350万株柳树已经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然而,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生态保护的要求,丽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农村一些地方垃圾随意堆放,为环境污染留下隐患。
通江河边的垃圾堆放点离河非常近,刮风下雨的时候垃圾有可能冲到河里污染环境。
这一问题被环保部门在督查时发现,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这件事暴露出当地在生态环保方面的薄弱环节。事情发生后,石鼓镇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对垃圾进行了清理,对边坡进行植被恢复,县环保局也在玉龙全县开展了清污行动。
记者在村里看到,所有农户的垃圾都实行装袋清运处理,为了彻底解决在河边焚烧垃圾的问题,镇里还新建了一个垃圾处理厂,村民们也增强了环保生态的意识。
记者采访时,四川省的一家化工企业宜宾市天原集团正在拆除搬迁,这也是位于宜宾江边号称当地“五朵金花”的五大支柱企业中,最后的一个从江边搬迁的企业。由于企业地处长江边,无论是从自身的发展和环保的要求,早已经不适合在原有位置继续大规模生产了。市里也早在2011年就制定了搬迁计划,但由于拆迁费用、职工住房等问题,企业搬迁一直进展较慢。
“共抓长江生态大保护”,宜宾市近两年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彻底搬走江边的这五家化工、电子、发电企业,消除它们对长江污染的隐患。为了搬迁,市里专门筹措了50亿元,其中天原集团的搬迁就占了30多亿。
目前,天原集团新建的厂房有些已经投产,生产无污染的精细化工产品。而作为“老大难”的职工家属住房安置问题,当地结合危房改造等项目,在这次搬迁中得到了解决。
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长江干流流经重庆的长度有近700公里,整个重庆市的8万多平方公里都包含在它的流域面积里,从重庆汇入长江的大小支流有上百条。这些支流的生态环境如何对于长江生态的保护关系重大,位于永川区的临江河就是其中的一条。
永川区因城区有三条河汇集,形如篆字的永字而得名。其中最主要的临江河则是长江的一级支流,贯穿永川全区。近年来由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对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使得临江河也不堪重负。
临江河的污染,不仅给全区的人民生活和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长江生态的保护造成了损害。前些年也曾经治理,但由于力度不大,资金缺乏等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16年下半年开始,永川区委区政府下了最大决心要开展临江河治理,彻底改变河道污染的状况,初步计划投资十七个亿。
这样大的资金量,仅靠财政投入显然不行,区里千方百计筹措,引入了社会和外地资金,但工程开工后要解决的城市管网设施落后老化的问题又遇到了障碍。
不仅老旧小区地下管网混乱,还有一些河道沿线的地质条件复杂,大大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除了施工条件的困难,人为的因素也影响了施工的进展,在南大街街道开挖排污管线,难免对商户的生意造成了影响。一开始,有些商户就是不同意,致使工程停工。
对此工程指挥部、街道办出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商户们改变了看法,都表示要支持管网改造。
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临江河的治理,一年半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目前,通过清淤、清漂、截污、治理养殖、屠宰行业污染,农贸市场污染、小作坊餐饮业污染、河道补水、生态修复等十一项专项治理,累计整治1800多个污染点,清漂1130多公里,基本消除了城区黑臭水体。同时,老城区的雨污分流工程和城乡结合区的污水管网工程,已全部开工。农村乡镇二三级污水管网已完成施工二十公里,其它工程也在紧张进行中,临江河的面貌正在发生变化。
永川区临江河的变化,是整个重庆市近两年来治理长江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据重庆市发改委介绍,重庆还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循环经济、生态产业、旅游业、大健康产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当然,也仍然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志强认为,现在整个长江流域还没有一个整体的补偿机制,长江九龙治水管理机制还没有根本性改变,相关法律相互衔接还有些问题,希望加快长江保护法的立法进程,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痛心地讲过,“长江病了,病得还不轻。”这次记者们的采访看到了长江边积极的变化,也看到沿江生态环境的形势依然严峻。长江的病怎么治?还是得“用老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施策”“既治已病,也治未病”。面对工业污染,企业该停工停工,该搬迁搬迁,倒逼着产业转型升级;面对生活污染,农村的垃圾处理要整治;面对城市排污,老化的管网要改造。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只是政府和企业的事,长江边的居民们同样也需要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众人努力,久久为功,才能换来一江清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