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了。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全面介绍了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给西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65年到2015年,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上的重大成就到衣食住行、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50年里,一 张张夺目的“成绩单”就像一朵朵幸福的格桑花,绽放在雪域高原、地球之巅。生活在西藏的老百姓,对此有着最真切的感受、最深切的感触。
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在0度以下,高寒缺氧,因此被称为天上的阿里。阿里的公路也一直被认为是天路中的天路。因为路程遥远艰险,西藏的路被人们称为天路。多年以来,行走天路,可以说道阻且长。那么现在,亲近西藏是不是依旧困难重重呢?
圣湖——玛旁雍错,神山——冈仁波齐,神山圣湖,神山圣湖所在的阿里地区,也是古藏文化的脉源所在,想来这里的人非常多。以前想来到这儿非常不 容易,九十年代从拉萨到这里1000多公里的路程,需要走15天,十几年前记者的同事走过这条路,花了足足8天的时间,这次记者来到这里,花了多长时间 呢?
8月21日一大早,记者在拉萨贡嘎机场登上了西藏航空从拉萨飞往阿里的航班,作为连接藏北和新疆的通道,每天乘坐这班飞机的人很多。两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阿里的昆莎机场。昆莎机场海拔4274米,是世界上海拔高度位居第三的高原机场。
中国民航西藏自治区管理局阿里航站站长朱峰介绍:“从2010年7月份开始通航,由当初是每周一到两班,一直发展到今天是每天一到两班。目前还有两条航线,一个是新疆喀什到阿里,还有一条是从乌鲁木齐经停喀什到阿里,是连接新疆到西藏一个空中桥梁。”
从昆莎机场到神山圣湖还有将近200多公里的路程,记者换乘汽车。这条公路是219国道的一段。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剑告诉记 者:“它是目前进藏公路中海拔最高,道路最艰险的一段公路,又称云端上的生命线,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道。在1995年之前,从拉萨要到神山圣湖需 要10到15天的时间,2010年以后全面黑色化(沥青化)以后,基本上一天半到两天时间就可以达到。”
平坦黝黑的沥青路面让记者感觉到这天路中的天路似乎比内地的省级公路还要好走,路两边一边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一边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4个 小时后,美丽的神山圣湖就浮现在眼前。从拉萨到阿里,原先一周甚至半个月的艰难旅程,现在6个小时轻松就可以到达,很多游客说这在前几年想都不敢想。
如果说50年来西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那么这变化中最先让人们体验到的就是交通。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卫强说:“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应该 说是跨越了近千年的历史。第一个西藏的高等级公路现在已经达到54443公里,是建区前的近7倍;第二个是近年来的投资,每年的投资都能达到160来个 亿,这是前所未有的;第三个西藏的整个公路的通达,从县、乡到村,已经实现了93% 、56%和20%的硬化路、通达率。”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高等级公路建设7倍的增长不能不说是巨大的。50年来,西藏的民航建设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民航西藏自治区管理局局长李汉成介绍:“西藏民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当时的几个航班到现在的一周100多架次的航班,由当时的几个人到 现在2300多人保障队伍,由当时1个机场到现在5个机场,由当时的每年4000多人吞吐量到现在300多万人的吞吐量,目前有9家航空公司直飞西藏航 线,每天通达39个国内主要城市,为西藏人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在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通车之后,去年,青藏铁路的首条延伸线拉日铁路也正式通车,目前,青藏铁路的第二条延长线--拉萨到林芝的拉林铁路也已经 开工建设。立体化的交通网不仅让旅游者享受到便利,更让老百姓得了实惠。以前,因为交通不畅,很多西藏的特产运不出去,只能白白浪费,而现在,立体交通给 农牧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清晨6点,家住西藏南部山区林芝市宜定村的村民西绕就忙乎开了,他正在采摘的是一种珍贵的菌类--松茸。松茸只产于雨季,以往只 是山里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但现在已经成为西绕家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这几年,国家每年投入100多亿元用于西藏地区乡村公路建设,西绕家的村子通了柏油路,3个多小时后,西绕采摘的新鲜松茸就运到了200公里外 的物流中心。今年7月,林芝米林机场开通了前往北京的直航,加上前往成都、广州等地的航线,米林机场已经成为进出西藏的第二条大通道。经过精心包装后,大 山里的松茸将搭乘各路航班,飞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30多个小时后,来自西藏深山的新鲜松茸来到了日本大阪。因为材质新鲜,口感好,当地市民必须通过竞价 才能买到。
天路不再遥远艰难,拉动的不仅仅只是这些,西藏的本土产业也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被誉为中国水塔的西藏,年平均水资源量占到全国的16%,这里纯净的泉水为世人所期待,顺畅的交通让西藏好水迅速占领国内市场,有的已经卖到了欧洲。
传统藏药产业也在迅速发展壮大。在山南,在米林,一年前还种满青稞的田地里,如今到处种植的都是长势喜人的藏药药材。米林农民桑杰说,以前种粮食,每亩地一年最多收入五、六百元,种药材最少收入二、三千元,比以前好多了。
桑杰这些农牧民收入增加的背后,是西藏传统藏药产业的崛起。
今天的西藏,已经拥有30家上市公司,还有20家正着手上市。今年一季度,西藏新诞生的非公经济主体,历史性地突破了14万户,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占总税收的94.8%,西藏经济增速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表示:“西藏自治区的生产总值,1965年自治区成立的时候只有3亿多元,今年将突破1000多亿元,农牧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65年的108元增加到2014年的7300多元,增长了近67倍。”
路通了,钱袋子鼓了,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方面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海拔5000多米的堆龙县德庆乡门堆村,7岁的旦增措姆也在这个夏天告别病痛露出了笑脸,几天前,她刚刚在北京做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当地政府针对先心病患儿的免费救助机制,连治疗带食宿,为旦增措姆一家省去了近4万块钱的花费。拉萨市卫生局局长扎西德吉介绍:“救治这一块儿主要是形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保证了资金,不仅是患儿自己能够得到有效救治,而且给这个家庭也带来了很多的幸福。”
政府埋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农牧区的家庭尝到了免费治病的甜头,50年来,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由建区前的极其原始落后的状态,发展到今 天现代化的水平。这巨大的变化也凝结着各援藏医疗队的辛勤付出。目前在西藏,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到全体农牧民,并在全国率先实现15年免 费义务教育。这些变化的背后,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百姓民生的着力投入。
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洛桑佳措告诉记者,2013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启动了民生十件实事的工程,加大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推动。今年各级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了769亿元,占预算财力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
截止到2014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为920.83亿元,同比增长10.8%,比50年前增长281倍,连续2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地方财政收 入164.75亿元,同比增长49.2%,比50年前增长748倍;青壮年文盲率从自治区成立初期的95%下降到0.6%;人均寿命50年来从35.5岁 提高到68.2岁。
西藏与内地联通的路,翻越了地球上最高的山;西藏与祖国联系的心,承载着人世间最深的情。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繁荣的西藏;没有西藏的稳定, 就没有祖国的安宁。只有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西藏才会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 放,才能让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