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40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深圳启动。选择深圳作为启动地点颇有深意,因为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今天,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深圳发展得怎样了?改革开放在深圳又留下了怎样的足迹?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部分地方媒体一百多名记者参加了这次采访活动,探访深圳城乡的各个角落。他们有些什么感受呢? 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在发展过程中,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党的十八大以后,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外地考察就来到了深圳,专程到莲花山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对深圳乃至全国的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30多年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深圳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蛇口工业区就是深圳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地方,记者们首先来到这里,参观了改革开放博物馆,在这里记者们感到了震撼。 随后,记者们又来到了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曾来到这里考察,他提出前海要面向世界,依托香港,充分发挥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落实好国家给予的比特区还要特的政策。 据管委会介绍,2012年以来,前海蛇口片区的注册企业从5215家增长到2018年3月底的16.86万家,年均增长率高达近100%,尤其是前海片区,税收以年均增长率170%的速度倍增,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率超过200%。更重要的还不仅是这些数字,还有整个片区在制度创新、顶层设计、法制建设、深港合作、产业集聚等方面给深圳和相关行业发挥的创新和带动作用。 科技产业的发展是深圳不断前进的又一巨大推动力。这里不光有腾讯、华为等一批知名的高新企业,而且还有很多高科技领域正在快速发展。这次采访中记者就走访了深圳超算中心、银星科技园、神州云海、海梁科技、奥比中光等科技企业。 科技要发展,教育科研是基础,近年来,深圳还引进和创办了以改革创新为主的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格拉布斯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大大增强了深圳的教育科研的实力。 记者了解到,这些科研院所落户深圳,不仅给深圳带来了创新的契机,而他们自身也感受到了深圳的速度和创新氛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巨大变化。农民日报记者钟欣曾在2000年来过龙岗区的南岭村采访,看到了村里干部群众改革的劲头,十几年过去了,她又一次来到这里,看到了这里的新变化。社区居民向钟欣介绍,现在他们的业余生活是练习书法、唱歌、合唱,这也是城乡融合的一种表现。 其实,深圳的变化还远不止这些,除了经济科技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比如,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级海洋生态示范区大鹏新区的规划建设,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国构建了以量化评估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一年一度的深圳文博会,不但为国内外文化产业搭建了交流交易平台,也大大促进了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都展示了深圳以经济建设、科技发展为中心,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也为记者们用多种方式全面报道深圳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深入的采访,不仅是丰富了报道的表现内容和形式,更加深了记者们对改革开放伟大意义的认识。 从当年为改革杀出一条血路,到今天为改革开出一条新路;从率先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到“三天盖一层楼房”的深圳速度;从第一个打破大锅饭的工资制度,到敲响土地拍卖的第一槌……近40年来,深圳领跑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辉煌,靠的就是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一股劲儿,创新发展永无止境。今天,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再创辉煌,我们需要的依然是这样的精神,依然是这样一股闯劲、试劲和拼劲,依然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