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CTV1直播网』,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CCTV1节目表
当前位置:直播首页 >> CCTV1栏目 >> 焦点访谈 >> 正文

焦点访谈 20150829 永远的歌声

焦点访谈时间:2015-08-29来源:央视网收藏本页报错

14年的抗日战争留下了无数见证,其中就包括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它们曾经激励千百万人奔向战场,记述着中国人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壮举,如今它们依然在传唱。

著名抗战歌曲《松花江上》传唱甚广,抗战期间它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士气。

松花江畔的东北曾是20世纪初中国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物产丰富的东北让日本垂涎三尺。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在沈阳蓄意制造并发动侵华战争。由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消极对待日本侵略者,命令张学良不进行抵抗,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失守,东北军民被迫流亡。

1936年,大批东北军官兵和逃难者流落在西安街头。当时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张寒晖通过到难民中走访,倾听他们控诉日军的罪行,以及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写出了这首《松花江上》。

张寒晖谱成这首歌曲后,带领学生到西安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让数万名官兵听后无不落泪,西安的爱国青年也纷纷赴临潼向蒋介石请愿抗战。

游行队伍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不要去临潼,怕有危险。西安事变发生后,西安的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这首《松花江上》迅速从西安传遍全国。

在已经沦陷的东北,《松花江上》的歌声也激励着东北抗日联军的战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同日本侵略者死命周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流浪在外的东北人民终于回到故土。

在全民抗战期间,题材不同,形式各异的抗战歌曲很好地鼓舞了国内的抗战力量,甚至有一些歌曲,传唱之后团结了海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中华女儿的力量,共同抗日。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上海的电影编剧潘孑农准备筹拍一部反映战区流亡的电影《关山万里》,请作曲家刘雪庵为主题曲《长城谣》谱曲。

然而,战局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1937年11月,上海失守,12月南京陷落。电影没有拍成,但主题曲《长城谣》却没有白写。

那一年,19岁的周小燕还是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大二学生。因为上海沦陷,她就在武汉参加了抗战合唱团,认识了《长城谣》的作曲者刘雪庵,成了这首歌的第一位演唱者。

这首歌在进步青年中迅速传开,从武汉唱遍了全国,甚至传到了海外。1938年9月,武汉合唱团赴南洋宣传抗日,募捐筹款,《长城谣》是每次演出必唱的经典曲目。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这样的歌词在海外华侨中间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华侨的捐助为当时的中国抗战解决了燃眉之急,1939年国民政府的军费共计国币18亿元,而华侨义捐就占了三分之一。除了捐钱捐物,不少华侨还回国参与抗战。

1939年,先后有3200多名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在一千多公里的滇缅公路上为中国抗战输送武器和补给。

20年前,当抗战胜利50周年的时候,周小燕女士作为《长城谣》的首唱者,登上了长城,再次唱响了《长城谣》。

铿锵战歌,鲜血谱就,一首首抗战歌曲,激励着中华女儿与日寇血战到底,并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一首抗战歌曲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种精神。在战争中这些战歌唱出了对家园沦陷的哀思,唱出了救亡图存的心声,给战火中的中国军民以力量。 如今这些仍然飘荡在耳边的歌声是对无数先辈的缅怀,成为中国人民对抗战历史共同的记忆,仍然在激励着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4 CCTV1在线直播 www.cctv1.tv CCTV1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留言建议 免责声明 CCTV1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