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CTV1直播网』,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CCTV1节目表
当前位置:直播首页 >> CCTV1栏目 >> 焦点访谈 >> 正文

焦点访谈 20180418 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 三访柳家山

焦点访谈时间:2018-04-18来源:央视网收藏本页报错


(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今天我们继续关注吕梁山区。2015年底我们的记者到吕梁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临县拍摄。临县是吕梁山区人口最多的县,人称 “中国红枣之乡”,全县80万亩枣林,37万人以此为生。然而,这几年当地却遭遇了卖枣难,价格低到两毛一斤都没人要,有些卖不出去的大枣甚至被用来烧火喂羊,为此,我们的记者曾连续两次到当地调查采访。那么去年大枣收获的情况如何呢?乡亲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变化吗?

2017年10月中旬,记者来到了地处吕梁山区腹地的临县柳家山村,这已经是三年来记者第三次到这里,在村里,记者见到了村民柳占贵。

2015年底,记者第一次到临县就结识了柳占贵。已经80多岁的老柳独自一人生活,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和记者前两年到来时相比,家里还是老样子,只是院子里多了台手扶拖拉机。

老柳一共种了18亩红枣,2015年打了近1万斤枣,可两毛钱一斤还没人收购,最后还是媒体关注后,以7毛钱的价格卖了出去,收入6000多元,买了这台农机。老柳说,2016年当地天气不好,只打了2000斤枣,收入1000多元。那2017年收成怎么样呢?

老柳的枣林看起来果实结得不少,但细看就会发现,很多红枣表面都有了裂纹。这样的枣一两天就会腐烂,当地把这种情况叫做裂果。树下已经有不少腐烂脱落的枣,村里家家如此。

柳有奎也是记者的老朋友,种了30亩枣林,是村里的种枣大户。2015年柳有奎打了15000斤红枣,同样无人问津。绝望的时候,老柳痛哭流涕。也是在媒体帮助下,他才把枣卖了出去。柳有奎家的生活也没有太大变化,他说,本指望2017年能有个好收成,但现在看,减产已成定局。

不仅是柳家山,在临县,枣树里处处是腐烂掉落的红枣,让人十分惋惜。当地摸底显示,正常年景红枣产量3.6亿斤,但2017年严重减产,红枣产量只有2亿斤。枣农们说,2017年红枣损失这么大,主要是因为天气原因,连续下雨,水进到枣里,慢慢就烂了。

临县一直以种植传统的木枣为主,木枣营养丰富,但抗裂果能力差。2017年“十一”期间,当地连续降雨,接近成熟的木枣淋雨后很快表皮开裂,雨水浸入后大枣就会腐烂脱落。面对满地的烂枣,柳家山村民们一脸忧愁。

面对天灾,枣农们显得束手无策。然而,同样的年景,同样的天气,在离柳家山不到30公里的一处枣林里,临县旺坡红枣专业合作社的枣农郭燕燕说起2017年的收成,却一点都不发愁。他说:“这掉地下都能卖,高价的一样,裂果率 10%,有的只有零点几。”

在郭燕燕家的枣林里,树上的枣明显比别家的个大,颜色深,单拿个头来说,是当地传统红枣的两三倍,郭燕燕说,他家的红枣不仅个大,而且抗雨水,不开裂,眼下这个时候,每天能接到上百个订购电话。

当地传统的木枣,在行情最好的时候也就卖到一块多一斤,而郭燕燕的枣为什么能卖到每斤6块钱呢?原来,这是他花了七八年时间,从传统木枣里筛选并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临黄一号”。“临黄一号”保留了木枣营养丰富的优点,而且个头大,品相好,抗灾性强,特别适合吕梁地区。那这样的新品种能不能让其他枣农们也种上呢?记者了解到,“临黄一号”推广工作已经开始,石白头乡政府2016年在柳家山流转了50亩地,引种成功,但推广开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农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红枣新品种推广主要通过嫁接进行,并且嫁接后,五六年才进入丰果期。那眼下的销售怎么办呢?柳家山村离乡政府还有30多里路,交通不便,以往全靠商贩上门收购,2017年连绵秋雨,不仅浇坏了枣,也冲垮了路,商贩暂时无法进山。不过与2015年底记者到来时相比,通讯有了明显改善。村民们说,通讯解决了,和外界沟通方便了许多,入秋之后就有收枣的商贩打过电话。

枣农们说,红枣是当地村民唯一的收入来源,每亩枣林平均打枣三四百斤,算上化肥、农药和人工,每亩枣最低投入两百多元,这样每斤枣的成本至少五六毛钱,电话里商贩给出的每斤6毛钱的价格,确实无法接受。

商贩们给出的价格不理想,那其它销售渠道呢?村民们说,通讯改善后,电商平台关注到了这里。2016年有一家电商包销了村里的红枣,每斤平均七八毛钱,2017年这家电商和当地又进行了对接。

据县里介绍,政府确实帮助5个贫困乡和电商平台签订了框架协议,2017年,收购5个乡镇1万吨的红枣。1万吨也就是2000万斤,相当于全县红枣产量的十分之一,记者来到了这家电商平台。

电商平台的负责人说,曾经有机构检测,临县红枣营养价值极高,本来可以卖出好价格,而当地红枣价格低迷,部分原因出在销售方式上。当地枣农完全没有按品质分级的概念,加上当地劳力匮乏,打枣时也很难做到精细分级,收获的大枣优劣混杂,价格自然上不去。电商平台收购后,按品质筛选分级,只要定位准确,能够实现赢利。

这位负责人透露,企业正在和国内其他平台对接,希望保持每年2000万斤的销量。从长远来看,红枣的根本出路还在深加工,那么当地深加工企业情况如何呢?2015年底,记者第一次到临县采访时发现,当地曾同时上马4家企业,然而因为违规占地,建设过程中4家企业都被叫停,没有一家投产。记者又来到这几家工厂。

山西枣源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薛小飞说:“从手续上,有些从政策上走不通,现在没问题了,都解决了。”

这位负责人说,在依法处罚并重新挂牌拍卖后,4家企业违规占地问题得以解决,两家已经生产。以接受采访的这家企业来说,2017年5月份开工以来,到年底已收购红枣1500万斤,收购价格平均1元钱。记者到来时他们正在筹资建设红枣饮料生产车间,车间建好后,加工规模将迅速增加。

不过当地负责人也透露,记者到来的这家是全县最大的加工厂,再算上其他加工企业,实际能够深加工的红枣也就是七八千万斤,还不到2017年全县产量的一半。如果以正常年产量3.6亿斤计算,更是只占不到20%。眼下迫切需要企业扩大规模。当地商务部门也在和北京、山西的两家企业对接,希望引入新的深加工力量,预计每家每年消化红枣6000万斤到8000万斤。

对于柳家山村的枣农来说,如今已经有电商平台保底销售,如果再有了充足的深加工能力,轻度开裂和破损的枣,都可以利用起来,变成财富。

柳占贵家的门口堆满了烧柴,其实这都是2015年红枣价格低迷时,老柳赌气砍倒的枣树,老柳说,这枣树,他是不会再砍了。

枣农们期盼着变化。当地负责人表示,随着改良品种、规模经营,最终通过电商平台和深加工解决市场难题,变化终将来临,这些养育了这片土地千年的红枣,当地还会坚持种下去。

就在节目播出前,记者得到了最新消息,包括柳家山在内,临县2017年收获的绝大部分红枣已经销售完毕,并且价格节节攀升,最高均价达到每斤一块三毛钱,村民们有了不错的收入。记者采访的深加工企业新上的生产线基本安装完毕,预计今年6月份就能投产。当地和北京、运城龙头企业的对接也在推进当中,这些消息令人鼓舞。从生产到销售,吕梁红枣正在经历着变化,这变化虽然缓慢甚至艰难,但是它让村民老柳他们看到了希望,这枣还要种下去。对吕梁山区,对老柳他们的生活,我们也会持续关注下去,期盼着下次再去的时候,能看到今天栽下的希望,收获更多的果实。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4 CCTV1在线直播 www.cctv1.tv CCTV1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留言建议 免责声明 CCTV1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