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CTV1直播网』,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CCTV1节目表
当前位置:直播首页 >> CCTV1栏目 >> 焦点访谈 >> 正文

焦点访谈 20180402 垃圾分类 减量变宝

焦点访谈时间:2018-04-02来源:央视网收藏本页报错


(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垃圾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第一步垃圾分类很多地方就做不好,农村因为卫生习惯相对比较落后,垃圾分类推广起来更难。然而在浙江金华农村,垃圾分类已经实施了三年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屋前屋后干净了,小河水变清澈了,苍蝇蚊子也少了,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村民们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这里的农村垃圾分类是如何做到的呢?

眼下又到了春暖花开时节,浙江金华金东区的琐园村迎来了很多乡村游的客人。游客们说,这里挺幽静,环境很干净。

琐园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白墙灰瓦,古色古香,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门前河水清澈,里面还养着红鲤鱼。这里已经是远近闻名的AAA级旅游景区了,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一年多来,村上的门票收入就有近300万元。但在3年前,这里可是另一番景象。

过去的琐园村环境脏乱差,没有多少人会喜欢这儿。2014年,实施垃圾分类后,村里加强了对卫生环境的综合整治,环境变好了,村里的古宅子、老建筑也恢复了生机,古村落的美重新显现出来,2015年琐园村成功申报了AAA景区,2016年琐园村开门迎客。

在金华农村,如何给垃圾进行分类呢?记者在村里观察发现,家家户户门前的垃圾桶很特别,与普通垃圾箱的不同之处是,它由两个垃圾桶组成,左边绿色的装可腐烂的垃圾,右边灰色的桶装不可腐烂的垃圾。

这两只不同寻常的垃圾桶一度成为网红,受到大家的追捧。

金华市政协主席陶诚华告诉记者,开始做的时候,他们也按照常规的四分法,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和其它四类,但农民普遍反映弄不明白。农民不理解,就很难把这个事情做下去。

干部们通过大量走访调研,与农民探讨,提出金华的农村垃圾不再分可回收、不可回收,而是分为“会烂的”“不会烂的”两种,这样的提法无论年龄大小,文化高低,一听就懂,十分接地气。方法找到了,但千百年来形成的固有习惯改起来却并不容易,村民们觉得这事儿做起来有些麻烦。为了说服村民参与垃圾分类,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对于做得好的农户,村里会发一些肥皂、毛巾以资鼓励,对不合格的农户,比如下半年评比美丽家庭示范户、笑脸墙等,都一票否决。

找到了方法,做通了工作,村民们渐渐地接受了垃圾分类。在琐园村,记者随机走入了一户村民家,发现村民在自己家厨房里也放了两个分类的垃圾桶,对垃圾分类都很习惯了。

在金东区,垃圾分类的内容已经写进了课本,走入孩子们的课堂。

垃圾分类,不仅要宣传,也要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在金东区的六角塘村,记者看到,村里的妇女代表在挨家挨户检查,扫垃圾桶上的二维码。

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六角塘村妇联主席吴艳群介绍:“这是在评分,打分的。开始的时候打分都是人工打的,他们都说,你这个打分肯定不行,肯定有偏见的。现在通过这个二维码以后,系统拍到上面去,他们自己就可以认可,没话可说了。”

在六角塘村,扫描垃圾桶上二维码就能看到户主信息,垃圾分类的照片和评分情况,一目了然。每个季度,垃圾分得好的家庭可以上村里的笑脸墙,得到美丽家庭示范户的称号,而分得不好的农户也要上榜村里的促进户名单。在金华农村,垃圾分类与每个家庭的荣誉息息相关。

2013年,据测算,金华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只剩下5年的有效使用时间,而新建填埋场又困难重重。金华地处浙中盆地,不利于空气流通扩散,采用焚烧办法处理垃圾并不是最佳选择,在“垃圾围城”的紧迫现实下,金华开始了农村垃圾分类减量的探索,垃圾分为可烂与不可烂,大量的农村垃圾不再需要运到城市的垃圾填埋场,不出村就可以就地减量70%。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记者观察到,村里每天都有专门的保洁员来按时收村民家门口的垃圾,他们会检查一遍,把没有分好的再重新分一下。

村里的垃圾运输车也是由两个箱体组成,一半装可腐烂的垃圾,一半装不可腐烂的垃圾,然后统一运到村里的阳光堆肥房,在那里进行第二次分类。

垃圾不出村就能在这里就地处理,减少了垃圾转运的费用以及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别小看这些烂菜叶、水果皮,在阳光堆肥房里经过两个月的阳光发酵,这些可腐烂的垃圾就成了有机肥,变废为宝了。

陶诚华说:“我们大致测算了一下,金华市区60万农民的话,一年大约可以让农民减少购买化肥2000万元左右。第二,因为有机肥的使用,对土壤结构的改善,这种潜在的收益是很大的,对农产品品质的改善也是很明显的。”

70%的可腐烂垃圾转化成了有机肥,这些肥料大受农民欢迎,省去了购买化肥的钱不说,在村边上就可以随取随用,既方便又经济,垃圾变成了可以利用的资源。余下的不可烂垃圾里,有10%至15%是可以卖钱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可回收垃圾。最终,只有15%至20%的农村垃圾进入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置。这笔账要细算起来,效益惊人。陶诚华告诉记者,如果减量70%,就有4000万元能够节省下来。

金华农村垃圾分类一次性投入的成本,可以在未来8到10年的运行中节省出来。从更长远来看,政府的总支出在降低,财力上完全可承受。不仅仅是经济价值,生态效益更是不可估量。现如今,金华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延长到了11年。2014年推行垃圾分类以来,金华145个乡镇、4369个行政村全面铺开,这项工作已经覆盖了100%的乡镇,98%以上的村庄,垃圾分类已经成为金华农民的生活方式。

2016年12月,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出台,这是全国首个地方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2017年12月,金华市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并报省人大批准后公布实施。这意味着全国首部专门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即将出台。金华农村的垃圾分类从制度化向规范化、法制化迈进。

实施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垃圾填埋压力,可以让垃圾变废为宝,同时,也让农村旧貌换新颜,农家乐接待游客越来越多。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还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而在这背后,是一条“接地气”的农村垃圾分类模式,正是这个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模式让垃圾分类从难懂变好懂,从麻烦变简单,从要求变习惯,做到了农户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这样,垃圾分类才能成为全民参与的文明行为。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4 CCTV1在线直播 www.cctv1.tv CCTV1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留言建议 免责声明 CCTV1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