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露天电影,应该是很多人,特别是来自农村的朋友们童年的美好回忆。夏天的晚上,早早吃好饭,太阳还老高,就搬个小马扎,到露天电影的放映点去占座。村里的干部会一遍又一遍地在大喇叭里面喊:“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晚大队门口有电影,快来看啊!”五颜六色的世界就从简陋的露天电影进入到了孩子的眼中。随着电视的普及,露天电影放得少了。但是,在辽宁锦州,有一支老兵义务放映队,仍然在义务为群众放露天电影,他们已经坚持了21年,走过了1000多个村庄。
7月22日,老兵们驱车100多公里,来到当天的电影放映地——辽宁锦州义县旧站村。这是老兵们这些年来,第5次到这里来。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很偏僻,不通道路,没有电影院,就得他们电影放映队来了,才能看电影。
这天放映的是战争类影片《八月一日》。锦州老兵义务放映队队长刘成金说,他们已经放映6000多场电影了。
这场电影,村民特别是孩子们,看得格外专注。刘成金说,看到这些孩子,就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他从小就对电影很痴迷,当时,四里八村来了电影放映队,他都拿着小板凳追着看,还曾因为看电影,把自己放的牛弄丢了。
1969年,刘成金入伍参了军,经过努力,被部队的电影队选中,在那里学会了放电影。1996年,从部队转业后,刘成金和经常聚会的7名战友,决定成立自己的放映队。
有热情、有时间、有技术,又都来自农村,8个战友一拍即合,决定成立老兵电影放映队,利用周末,到农村去放电影,放完100场就结束。
既然是放映队,就要有纪律,沿袭部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刘成金和队友们约法三章:不怕上山下乡,不吃老百姓一口饭,不拿老百姓一分钱。
约法三章被一致通过,放映队的名字也被定为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放映队成立了,难题也来了,放电影必须要买放映机和片源,资金哪里来?出力行但出钱不那么容易。
刘成金硬着头皮跟老伴要钱。当时,钱都是老伴管着,刘成金一开口,就吃了个闭门羹。刘成金的老伴说:“我说你这就是闲着没事儿,现在就是你整电影放映,谁去看?现在人家科技又发达,又是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什么都有。”
刘成金买的第一部电影放映机被称为“功臣号”电影放映机,是当时花了5000元买的二手货,而这5000元,是刘成金从老伴那里“截留”来的。当时,老伴原本想把这笔钱寄给在外地的女儿。电影机买回家,发现丢钱的老伴儿发了火。
带着这个珍贵的二手的放映机,老兵们进了村。村是进了,想放映电影却没那么顺利,一开始村民们以为他们要收钱,到一个地方,想找个村干部找个地方拉电线,村干部都躲着不见人。
放映队副队长张显龙告诉记者:“我们就找了一户村民跟他商量,说我给你放一场电影,借你家的电,我给你电钱,完了我们给他10块钱。演完以后,我们收拾设备装车就走。在这个当中,村长出来了,他说你们真不要钱啊?我说我们真不要钱,我们是义务的。他说,义务的,你什么时候还来演?所以我们就是通过自己的这种方式,一点点地扩大影响面,通过这个村传到那个村。”
名气渐渐打开了,几乎每个周末,放映队都要去农村。
辽宁省凌海市温家沟村有一所希望小学,只有4个学生,一位老师兼任校长。村子地处深山,偏僻贫困,孩子们从来没见过外面的世界,非常想看一场电影。1998年12月,当时在锦州日报当记者的朱大伟,到小学采访后找到了老兵放映队。
那天,老兵们特意为4个孩子带去一面国旗。在放电影前,为孩子们举行了一次简短的升旗仪式。当时的老师兼校长说:“你们给大山的孩子,送来外面的世界,送来党的温暖。我一定让这些孩子,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做贡献。”
当天,老兵们们放映的片子是《刘胡兰》,全村20多户都赶到了小学看电影,其中,一位60多岁的老妈妈,把自己有残疾的儿子也专门背了过来。
放映队要一直干下去,就必须要争取家人的支持。由于每周末都去放电影,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家里人对放映队都很不满意,于是,队员们决定把大嫂——队长刘成金的爱人宋恩芳,作为第一个突破对象。借口刘成金生病了,队员们把宋恩芳骗上了去放映的汽车,让她去实地见证考察:放映队在农村到底受不受欢迎?
宋恩芳说:“农村的老头、老太太都来了,人都坐满满的。那蚊子才多,夏天,地下的草都特别高,浑身上下都是包,人家也坚持演。在演电影以后,那帮孩子跟着。那孩子说,阿姨你们什么时候来演,我们可愿意看。我说行,等下次再来。他说你给我带点打仗的片,枪战片。”
由于放映机太过老旧,当天的电影时断时续,但看电影的人和放电影的人,依然都很兴奋和满足,这让宋恩芳很受触动,当晚,宋恩芳决定,拿出私房钱,给放映队买个新放映机。宋恩芳说:“既然演,群众愿意看,那就买个好的。我说我买断(工龄)的钱还放在那儿,3万块钱。”刘成金一看给存折,激动得一下就给老伴敬了个礼。
不仅跋山涉水,走进山乡,义务放映队还把电影送进敬老院、社区和军营。辽宁兴城市海军航空兵靶场小海山岛,四面环海,只有两个战士在岛上守卫,唯一的文化生活就是定时发电才能看到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老兵们知道这个情况后,专门来到这里,把设备抬上岛,为他们做了专场放映。
除了战争片、喜剧片,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能看到怎么科学种植、发家致富的科技片,于是,这就成了每次正片放映前的必修课。与此同时,如何通过学科技,走脱贫路,成为老兵放映队和农民们的另一个重要交集。
兴隆峪村2002年开始建大棚种香瓜,由于没有技术,产量上不去,2005年,这里的大棚几乎被荒废了一半多。那一年,来放电影时,老兵放映队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和这里结成帮扶对子。队长刘成金从附近县请来了种香瓜的土专家段玉春,手把手地给村民讲解栽培技术,随后,又专门租了一辆车,把扣大棚种香瓜的村民带到了段玉春家,实地参观考察。
来指导和去考察的次数毕竟有限,为了方便村民们随时能了解大棚蔬菜种植和病虫害的防治,放映队还专门给村里送了一台电视,一部DVD以及大量有关蔬菜种植的光盘。村民们说,他们每天晚间几十人聚集在村上的会议室看,白天到棚里去实际操作,2006年就看到效益了,产量从2000斤到4000斤,翻一倍。
香瓜种好后,老兵们又带着乡亲们去学习了大棚里西红柿和菊花的轮作种植。现在,这里的大棚由30个增加到300个,人均收入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3000元,这里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不仅仅是这里,目前,老兵放映队已经辐射到辽西更偏远的山区,与十几个村屯结成了共建对子。
就这样,电影一场场放下来,这个放映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现在他们用的放映车和最新的数码放映机就是政府提供的,而片源,绝大部分由部队免费供给,他们穿的军装,也是部队专门发给他们的特殊队服。当年计划演100部就散场,后来放映队也调整了新目标。刘成金说:“我们口号就是只要老百姓需要,我们就永不停机。”
21年来,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也在发生变化。他们的服务水平在变:从15毫米到35毫米的传统胶片放映机,到先进的数码放映机;他们的服务范围在变:从偏远农村到繁华社区,从机关企业到边防哨所,不仅打游击战,还在公园人员密集场所建起了放映基地,准备打长期的“阵地战”;他们的队伍在变:从8个老兵发展到千人志愿者,从一支队伍发展到30多支,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无论怎么变,他们的初心不变,就是:只要老百姓需要,他们就永不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