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中央财政的钱袋子是否安全?是不是都花在了刀刃上?这需要审计来把关。6月23日下午,2016年度的国家审计工作报告新鲜出炉。2016年度国家财政经济运行情况怎么样?审计又发现了哪些问题?又披露了哪些违规单位和典型案例呢?
6月23日下午,受国务院委托,审计长胡泽君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了2016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体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加大;民生保障持续加强;财税领域改革不断推进;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
审计长胡泽君在报告中梳理了中央财政管理和决算草案、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扶贫资金、重点专项资金、金融和中央企业七大方面的审计情况,分析了审计发现并移送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审计建议。扶贫资金审计情况今年第一次以单独板块出现在审计工作报告中。
据了解,2016年以来,审计署和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对600多个贫困县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报告指出,仅审计署就重点抽查了20个省的158个贫困县,抽查扶贫资金336.17亿元,占这些地区2016年财政扶贫投入的44%。审计抽查中发现,有96个县发生骗取套取、违规使用等问题297个,涉及扶贫资金3.81亿元。四川省苍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审计人员在抽查中发现,一家名为友谊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的机构存在假冒贫困户的名义套取财政扶贫资金的行为。
项目做假的一个直接的证据就是工商注册登记资料,审计人员在查询工商注册登记资料时发现友谊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登记出资是480万,出资人有6个人,其中任某本人出资479.95万,占了大头,另外5个人每人只出资了一百块钱,并且这五个人里面有好几个是任某的亲属。登记的内容跟项目实施方案中,专业合作社有156个社员,其中155名是农民社员的情况不符。
据了解,2015年,苍溪县友谊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任某向县农工委申报了建设农产品集配中心的项目,并获得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20万。按照四川省创新的财政投资收益扶贫模式的政策要求,要申请到这笔财政扶贫资金,合作社必须吸纳带动一定数量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并且要把这些财政扶贫资金以股份的形式按政策分配给农户社员,特别是贫困户社员要优先多分股份,这样贫困户就会获得一个稳定持续的分红收入,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然而,项目实施后的登记资料显示,合作社申报的150多名农户、包括精准扶贫户都不在合作社成员名单中。
这个情况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怀疑,他们对这个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核实。审计人员走访了10个精准扶贫户、3个五保户和4个相对困难户。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些人员对股权量化的情况并不知晓,也没有收到分红。由此判断,这个项目是一个虚假项目,以贫困户的名义套取扶贫资金。
然而,审计人员调查发现,这个虚假申报的项目竟然在2016年7月就已经顺利通过了县农工委的验收。验收表显示,120万扶贫资金已经按政策要求以股份形式分配给156户合作社成员。
验收的总体结论是这个项目是合格的,县农工委存在着把关不严的情况。
贫困户到底拿没拿到合作社分配的股份和分红呢?记者决定到友谊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所在的友谊村实地调查一下。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合作社申报的股东明细表中标称的扶贫户李猛阳,他说自己并没有拿到19000块钱的股份和3000块钱的分红。
这120多万主要转到了任某和他配偶的个人帐户上去了。审计人员指出问题以后,县里非常重视,已经采取了措施,要求财政等相关部门把120万尽快收回来,另外责成监察局组成调查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查出问题,就必须强化问责和整改。6月23日公布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2016年在审计署负责的各项审计中,发现并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600多起,涉及公职人员1100多人。与往年相比,尽管从发生问题的性质、范围、频次、数量都在逐步减轻、减少,但也发现一些新的特点,尤其是公共权力集中领域和民生领域的“小官贪腐”问题较为突出。
这位正在接受法庭审判的人叫黄新征,他是今年审计工作报告中披露的骗取私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200多万典型案例的主角之一。黄新征时任东莞市长安镇经济科技信息局产业技术股的股长,是一个典型的小官。2015年,审计人员在对广东省2014年度中央财政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进行专项审计时,发现了黄新征骗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蛛丝马迹。
东莞市有4家企业的工商注册资料跟实际的申报材料有较大的出入,工商注册时间是2014年4月初,申报材料提供的工商注册时间是在2007年和2008年,纸质件和电子数据有差异。
按照国家规定,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关闭企业职工安置等支出,补助范围主要是2014年3月底之前完成关闭的小企业。然而,审计调查发现,这4家企业中有3家竟然是2014年4月初才成立的。随后,审计人员通过追查补助资金的流向,发现黄新征有重大嫌疑。
审计调查发现,黄新征利用其初审材料的职务便利,伪造申报材料,以上述4家企业名义申报关闭小企业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最终获得了当年关闭小企业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合计957.28万元。后来,审计人员还发现,这并不是他第一次骗取国家补贴。
2013年,黄新征利用一家公司虚假申报,骗了280多万。
通过进一步分析,审计人员认为,要获得国家财政的补贴,需要通过层层审批,黄新征只是审批流程里的第一环,以他一人之力,不太可能把骗局做得这么完美。
考虑到这个案子很可能是个窝案,涉嫌职务犯罪,因此审计署驻深圳特派办将这个问题线索移送给检察机关。经过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另一名小官贪腐的人浮出了水面。他就是景修元,时任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产业发展处副处长,正好负责广东省当年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的审批申报。根据线索,检察机关最终确定,2013年和2014年总共两笔骗取国家补贴的案件,正是由黄新征联合景修元谋划的。
2016年7月,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判决:黄新征、景修元犯贪污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和有期徒刑10年6个月。2016年11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维持原判。这起由审计查出的小官贪腐案画上了句号。
在今年的审计报告中,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本届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当头炮”、“放管服”改革降低了企业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优化了营商环境。然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却发现,辽宁省的一些地方单位不落实“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依然违规向小微企业收费。
前几天,记者来到辽宁省营口恒大实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小微企业,主要生产铝粉。公司总经理高兴地告诉记者,营口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已经退回给他们一笔不该收的环境监测服务费。
营口恒大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杨泽告诉记者,营口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能退回这笔环境检测服务费,这得益于审计人员。原来,2016年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对辽宁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小微企业减负政策进行了跟踪审计,发现营口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存在向小微企业违规收费的问题。
审计人员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对小微企业免征42项中央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就包括环境监测服务费。审计调查发现,从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营口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违规向21家小微企业收取环境监测服务费,共计65万多元。
审计人员从营口市有关部门取得了小微企业的名录;第二,审计人员到支收单位取得了收取费用明细,按照企业名称进行关联比对,就能找出来对哪些小微企业进行了收费,收了多少钱。
通过大数据比对,审计人员发现,不仅营口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向小微企业收费违规收费,而且营口市的国土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也存在向小微企业违规收费的问题。另外,辽宁省鞍山市、盘锦市的有关部门也存在此类问题,三个地市总计违规收费480多万元,涉及500多家小微企业。审计指出问题后,辽宁省高度重视,营口、鞍山、盘锦三个地市迅速落实审计意见,积极整改,建立长效机制。
一手抓违法违纪问题的揭示,把好财政资金安全关、绩效关,促进反腐倡廉;一手抓体制机制制度问题的揭示,促进发展、促进改革,推动完善制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今年审计工作报告,也是近年来审计工作的鲜明特征。审计工作坚持依法审计、客观求实、鼓励创新、推动改革。我们有理由期待,审计监督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