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CTV1直播网』,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CCTV1节目表
当前位置:直播首页 >> CCTV1栏目 >> 焦点访谈 >> 正文

焦点访谈 20170418 拨开假象看真相

焦点访谈时间:2017-04-19来源:央视网收藏本页报错


(温馨提示:播放器右下角可以调视频清晰度)

食品安全,社会关注,人人关心。相信很多人都从朋友圈里,或者一些网页上看到过这样一些有关食品或者健康的消息,比如“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某某食物有毒致癌”等等这类话题,而且标题起得也是耸人听闻,不光有图还有视频。那么,有图有视频就代表有真相吗?是谁在发布这些消息?目的又是什么呢? 

今年3月在网上热传一段视频,视频中的人将某品牌紫菜放入水中泡发,随后捞起撕扯。泡发后的紫菜较有韧性,这个人因此判定紫菜是黑色塑料袋做的,类似的视频还不止一个。

视频发出后几天,“紫菜是塑料做的,大家千万不要吃”这样的说法成了人们聊天的热门话题,紫菜也成了众矢之的,许多商场、超市的紫菜都纷纷下架。一些地方的食药监部门来到超市、市场等对在售的紫菜进行多批次的抽样检查,并没有发现所谓的“塑料紫菜”,监管部门、专业机构等也都进行了辟谣。食品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个视频漏洞百出。

紫菜拿到手里是脆的,水泡之后变软了,这说明它能吸水,塑料不能吸水,而且实际上紫菜的价格还没有塑料贵。

记者和专家用相同的紫菜在水中浸泡后也看到了相同的效果。

然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要分辨视频中的东西究竟是不是塑料,确实非常有迷惑性。就在“塑料紫菜”谣言刚刚过去后没多久,又有人发布视频,称自己家买的粉丝点燃后能燃烧,而且噼里啪啦作响,也是塑料做的。

虽然是老谣言,但却总有新包装,而每一次这样的假消息传出后,不仅引起消费者恐慌,还给产业造成损害。这次的塑料紫菜事件后,仅仅几天的时间,紫菜的销量就一落千丈,原产地福建的紫菜商家损失惨重。一个简单的谣言让一个产业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目前,针对这种食品安全的谣言或假消息,国家部委、科研机构、网络平台等搭建了一些辟谣平台,及时对这些谣言进行反击。如何从源头上控制这些虚假信息的传播,不让这些谣言恐慌大众、造成破坏,已经成为各个部门的重要工作。各个执法机构在发现谣言后马上溯源调查,揪出炮制这些谣言的幕后黑手。针对此次“塑料紫菜”视频涉嫌的造谣事件,晋江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已经有一名录制谣言视频的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

这些年来,这些谣言和假新闻也在不断升级。

此前谣言或是假新闻多在某些地域传播,然而现在这些假消息更多在网上出现,经过多轮传播,使得人们对一些谣言缺乏判断。因此除了对谣言的源头进行打击,传播平台对相关内容的监管非常重要。此次“塑料紫菜”谣言,微博管理方就处理了159名用户,其中第一个在新浪微博爆出“塑料紫菜”视频的微博的用户被永久禁言。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惩处网络造谣已被纳入新修订后的《刑法修正案(九)》“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现在,食品安全领域已经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发布和传播这些谣言着实坑人不浅。现在有这样一些人,自称是记者或者打着某某媒体的旗号,以给人办事为借口,招摇撞骗,诈骗钱财。那么都是些什么人在假冒记者?他们又是怎么行骗的呢?最近,警方就破获了这样几起案件。

王某某是山东青岛人,2011年他曾在平度当地经营了一家采矿企业,2013年11月份采矿许可证到期后,由于当地政策调整不再对许可证续期,他无法继续采矿,因此他一直想通过关系办出许可证继续采矿,这时有人给他推荐了一个能干的记者朱某某。

朱某某说他是《中国报道》的记者,并给王某某看了记者证。朱某某自称认识省里的大领导,让王某某给他2万块吃饭请客。王某某同意了,前后一共三次他打了9万块钱。

然而款打了几次,采矿许可证却没有办下来,王某某再次找到朱某某,朱某某把他引荐给了另外一个人——李某伟。

王某某觉得,朱某某是国家级媒体的记者,可能确实不熟悉地方的情况,而他引荐的这个李某伟则是某部队的一名少将。王某某对他们的办事能力深信不疑。这名所谓的军官从王某某这里索要到了6万元的打点费后,又给他引荐了一位能够“办事”的人——李某峰,鉴于对朱某某和李某伟的信任,王某某又先后给李某峰送去了68万元,用于所谓的打点关系。

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个月,打点费已经送出去80多万,王某某办理采矿许可证的事却迟迟没有回信,他终于开始怀疑,朱某某究竟是不是真记者。

王某某最后选择了报警,平度市公安局的民警调查后发现,在这一场闹剧里,不管是记者还是军官都是假的。

朱某某1996年在机关车队开车,后来到了《中国报道》驻山东办事处帮了几个月的忙,看到他们拿着《中国报道》的记者证出去办事比较方便,2016年2月他在网上找了一个办假证的,办了一个《中国报道》的记者证。

目前,李某伟和朱某某已经涉嫌诈骗罪被逮捕;犯罪嫌疑人李某峰,因患有严重疾病,被平度市公安局监视居住。王某某这才醒悟过来,这场骗局之所以会得逞就是因为自己轻信记者可以帮忙办事。

在这起案件中,受害人王某某和许多人一样,并不知道记者证的真伪可以在中国记者网上进行查询,朱某某的这一张假记者证成了他行骗的有力道具。不过,现在假记者在行骗时可不光靠这一样,一张假记者证的背后还有别的名堂。

2016年11月左右,扫黄打非部门获得线索,有人在网上公开叫卖办理记者证,对外宣称只要交1800元钱和一张照片,就能够办理一张记者证,不仅可以在网上查验真伪,而且要去采访报道还可以开具介绍信。依据我国相关规定,要取得新闻记者证,必须经过相应资格考试,由新闻出版总署,如今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放,不可能花钱办到。接到线索后,执法人员迅速出动,找到了这个贩卖假记者证的李某。 

李某自己交代,除了办证以外,他还开办了“凤凰旅游杂志社”和“中国南方通讯社”两个假媒体和查验记者身份的假网页,提供所谓的一条龙服务,而且凡是买了假记者证的人还可以在这两个假媒体上发稿子。于是那些买了假记者证的人就可以到各地招摇撞骗,以在这两个网页上发负面报道相要挟,进行敲诈勒索。这和前面的记者要钱帮忙办事,成了假记者们最主要的两项业务。

今年3月15日,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判决,李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没收违法所得7800元。近年来,各地扫黄打非部门大力开展“秋风”专项行动,查缴非法报刊,取缔非法设立的编辑部、记者站、工作站等机构,关闭非法设立的新闻网站、网站频道,依法处理非法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机构和人员,严厉打击冒充新闻从业人员身份从事诈骗、敲诈勒索活动行为。从今年1到3月,全国已收缴各类非法报刊13.4万件,查办“假记者、假媒体、假记者站”案件39起。

现在的假记者假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的利益链条,环环相扣,越来越有欺骗性;而一些涉及到食品安全的假新闻,在传播手段上也紧跟潮流,编造得有模有样,让人真假难辨。无论是假记者假媒体,还是假新闻,不仅会让人钱财受损,影响经济发展,更会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媒体公信力,危害巨大。所以必须加大持续打击的力度,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把它们扫除干净。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24 CCTV1在线直播 www.cctv1.tv CCTV1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网站地图 留言建议 免责声明 CCTV1回看